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启蒙运动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 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 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2019-12-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5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思想的力量

政治理念:在霍布斯的体制中,主权者一旦选定,人民便最后退了场。而洛克则主张“我的茅屋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政坛危机:1762年,(议员)约翰威尔克斯在《苏格兰人》45期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国王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剥夺其议员资格,引起各阶层的强烈反弹。“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1781年英军在约克投降引起国内舆论哗然,人们指责政府和国王干预,造成北美巨大失策。1782年,首相诺思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

连锁现象:迪金森在《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中说:“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为英国展示了组织政治制度的方式”。


问题
(1)分别指出霍布斯和洛克所设计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归纳18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坛危机的直接原因及其政治根源。
(3)迪金森在《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提及美国“政治制度”的权力构架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理念?请具体加以说明
2020-04-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罗丹曾面对卢梭的塑像发出感慨“他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指“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反对君主政体
C.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了古代以来诸多定律及学说
D.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4 . 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一:有人说,在古希腊罗马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二:“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孟德斯鸠

材料四:“让我们每一个人向邻人伸出热情的友谊之手……让(英国)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名字灭绝;让我们不是听别人,而是听诚实的公民的话;他们是坦率的、坚定的朋友,是人类权利和美洲自由的、独立的国家的勇敢的拥护者。”

——潘恩《常识》1776年1月于北美大陆


问题:
(1)根据材料一,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影响哲人们提出新思想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他们提出的“自然法则”在社会制度问题上有何表现?
(3)综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启蒙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西文化

材料一   伏尔泰极力推崇中国文化,对中国的孔子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在《哲学词典》中曾作诗称颂:“唯理才能益智能,但凭诚信照人心;圣人言论非先觉,彼土人皆奉大成。”并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改编自伏尔泰《论孔子》《风俗论》

材料二 对于“中体西用”观最彻底和最有说服力的批判,是“西学第一人”严复。严复的批判开始集中在对中学的批判上,因为捍卫中学的神圣性是“中体西用”观提出的根本原因。严复对中学的批 判,是运用达尔文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学等先进理论对中国文化中的错误和局限性进行剖析,并结合 中西方文化对比来进行的。

——王岗峰《严复对中体西用观的批判》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伏尔泰尊崇孔子的时代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严复批判中学的原因和目的。
(3)概括上述二则材料的共同之处。
2020-05-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思想家眼中的君民关系
在中外政治发展中,君与民的关系曾是东西方思想家们共同探索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仁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其与孟德斯鸠主张主要差异是什么?
(3)英国在走向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洛克的基本思想的?
(4)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二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
2020-03-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7 . 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两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在“光荣革命”到来前夕,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梁霄羽《极简美国史》

材料四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同样,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作可按长官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反正都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探明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探明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而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俄】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请问答: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
(2)材料二中“伟大的人”发现的“钥匙”是什么?其对自然科学发展和思想解放各有什么价值?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对思想解放的影响。
2019-10-2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经略大洋的实践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基础使然——中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社会。另一方面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能感受的最大生存压力,是来自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都兴起于蒙古高原。

材料二:游牧民族在亚欧大陆建立的无法挑战的霸权,使宋朝有了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到了明朝,明成祖置开国禁令于不顾,几乎和欧洲人同时开始了海上探险。

材料三:与欧洲以及阿拉伯世界完全不同,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封”,即宗主国给外番赐以封号,这一项政治封号,对周边小国极其重要,得不到宗主国的承认,就不可能成为正统;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贡”,即由小国给宗主国进贡,其中也有贸易的成分。

材料四:宋朝所面临的地缘形势及游牧力量数百年主宰欧亚大陆已说明,北向战略或单纯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已没有希望。南向战略,即面向海洋或可为一个民族重新带来生机。明朝做了尝试,失败了,并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所需的现代经济体系,也在于制度

——一个庞大的官僚政治体系。——以上均摘自《五百年来谁著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列举汉武帝时期为减轻北方压力的具体史实。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与北宋鼎立的两个游牧民族政权;宋朝“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和明成祖时期的“海上探险”分别指什么事件?
(3)概括材料三中的“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的特点?
(4)材料四中的观点认为,明朝经略大洋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的现代经济体系。反观15-16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确立的积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9 . (一)启蒙思想家眼里的中国

材料一: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1689年-1755)《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伏尔泰


(1)对中国的描绘主要以中国什么历史时期为依据?说明判断的理由。
(2)概括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分别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3)你如何看待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对中国政治的解读?
2019-12-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政治制度”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地区,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也留给后人丰富的历史遗产。

材料一:希腊人的特殊环境,使他们无需组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来抵御外族,他们组成一个一个城邦,他们的政治基本上是民主的,当然是贵族中的民主。

——《顾准文集》中国市场出版社

材料二:若是每个个人把他的权利全部交付给国家,国家就有统御一切事物的天然之权;就是说,国家就有唯一绝对统治之权,每个人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最严厉的处罚。这样的一个政体就是一个民主政体。

我相信,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

最自由的国家是其法律建筑在理智之上,这样国中的每一分子才能自由。

──〔荷兰〕斯宾诺莎著《神学政治论》书籍摘记

材料三:1789年4月30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就职演讲中称正是这部“伟大的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客观条件。
(2)根据材料,概括斯宾诺莎思想的主要内容。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华盛顿所说的“伟大的宪法”。
2019-10-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徐汇、金山、松江区高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