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观念"古已有之,但是欧洲观念具有政治内涵,却是进入近代以后的事。14世纪的几次大旱灾、1348年的大瘟疫和百年战争给欧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主权国家的形成所导致的地区间冲突使欧洲人民饱尝战争之苦。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伊拉斯谟的《基督教理》和莫尔爵士的《乌托邦》,这三部作品标志着以"统一"为特征的近代"欧洲观念"的最早形成。如何缔造一个享有永久和平的欧洲成为18世纪欧洲政治思维的重点。卢梭主张欧洲各国将主权转让给一个联盟,这个联盟并将"保证主权国家免遭不负责任的和不正义的权力觊觎者及臣民反叛的颠覆"。康德的联邦主义方案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出发,将永久和平推向一个世界主义历史发展观的高度,使永久和平的理论范围更加广泛,推理更加缜密。

——摘编自吴素敏《近代"欧洲观念"——欧洲一体化运动的理念先导》

材料二   1939213日,顾颉刚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掀起"中华民族"性质的大讨论,参与其中的著名学者不下十余人。顾颉刚认为,"民族"是"在一个政府之下营共同生活的人",而中华民族实则就是中华民国的全体国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巩固中华民族理论构建成果的同时,形成"民族平等"的政治话语。但至20世纪80年代,"民族问题"再次成为国家治理的客观问题。曾经参与1939年论辩的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学者们一致认为,该理论"将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把汉族的研究与少数民族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中华民族构成的全局和中国的民族问题作了高层次的宏观的新概括"。

——摘编自刘永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辩与中华民族理论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观念"的思想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观念"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议题出现的意义,并简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提出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摘编自【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就中国方面而言,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

——摘编自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欧洲启蒙思想“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在古代东方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的对比中,即使是在辉煌的路易十四时代,西方也黯然失色。那么,昔日先进的东方文明,后来为何被西方文明超越了呢?在伏尔泰看来,这源于这些国家不思进取,不愿意突破旧有的模式。伏尔泰以中国为例,指出"一是中国人对祖先留传下来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另一原因在于他们的语言性质,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却不采用西方的活字和铸字技术,中国人制造了火药,却用来过节"。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俄国,俄国在彼得大帝的锐意改革下,国力大增,并确立了欧洲强国的地位。

——摘编自吴星辰、穆祥臣《从绝对的信仰到理性的弘扬——伏尔泰(风俗论)思想研究》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袁世凯鼓吹复古思潮,复辟帝制,引起了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钱玄同、胡适等人的反思,于是,他们奋起批判复古思潮,这也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当钱玄同走出"国粹主义"思潮之后,便由一个复古主义者迅速转变为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者。这种转变体现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对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也全面地展示了他的这种取向。

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说∶"我对于一切学问事业,固然不'保存国粹',也无所谓'输入欧化',总之,趋向较合真理地去做。"他对国人的呼唤呐喊,就是要国人从蒙昧之中惊醒,再也不要故步自封、妄自尊大了。有读者投书《新青年》称赞∶"钱玄同先生,我最佩服他,他是说话最有胆子的一个人。"

———摘编自张顿《钱玄同∶领时代风气,从自我否定开始》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伏尔泰和钱玄同对不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共性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得出这一认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所引领的"时代风气"的转变有何意义。
2020-11-2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7世纪时,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提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但为了防止争斗和战争,就有必要按照人们共同的意志,相互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来保护人民的公共权利"。霍布斯的这一观点
A.彻底否定了君权神授B.正确解释了国家的起源
C.蕴含社会契约的思想D.为推翻君主制提供依据
2020-11-2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目的是战胜反人性的权威,解除迂腐思想和迷信的束缚,获得人性的自由。康德认为启蒙就是树立批判的意识,摆脱不成熟的状态。由此可知,启蒙思想家
A.要求冲破权威统治的束缚B.揭示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C.主张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D.对“理性王国”的认知分歧严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初英国王室与议会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英国的农民革命运动气势高涨,主张限制新议会的权力范围,由此在辉格党执政期,洛克的有限政府理论就成为了一剂良方,在英国政局动荡之际,洛克作为思想家对混乱局面下的政治论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他认为公共权力是个人权利让渡凝聚而成的,公共权力既作用于全体公民,也对其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强制力,其目的是以保护公民的利益为主。政府一旦违背了这个目的,这种公共权力就会由于授予者的撤回而消散。洛克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都结合了英国17世纪的政治现况,本身带有较强的时代特色。他的理论和思想也成为了维护自由主义和个人权利的主要武器。

——摘编自杨雪纯《洛克政府观研究》

材料二   牛顿力学所实现的天体的运动与地球上物体运动的综合,从根本上否定了千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天贵地贱观,加速了近代科学思想的解放和繁荣发展;而牛顿的科学方法,则开创了物理学研究与数学研究交叉综合的新局面,为后来的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样板。也正因此,贝尔纳称赞牛顿的《原理》是“新科学的经典,书中举证的种种方法可以作为以后推广的泉源而受到崇敬。”

——摘编自何亚平《牛顿科学成就和科学方法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的政府观,并说明其产生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力学定理的社会影响,并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洛克思想与牛顿力学的共同作用。
7 . 世界各国文化大多不乏人文精神,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主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充分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他们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这种肯定人的世俗生活的态度和行动深深触动了每个人的灵魂。“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已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句名言。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否定,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

——摘编自冯国超《世界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说明启蒙运动破坏了哪些“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启蒙思想的主要政治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思想家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一瞬间,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下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
A.道德意志至上B.社会契约建国
C.三权分立制衡D.推崇君主立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784年,康德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中描述了当时的德意志社会∶"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只有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这反映了当时的德意志
A.言论自由的权利得到尊重B.君主普遍崇尚"开明专制"
C.启蒙思想的影响程度有限D.成为反对天主教会的中心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