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且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一18 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年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
1621年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萨维里天文学
1663年
剑桥大学卢卡西
数学
1669年
牛津大学
植物学
1702年
剑桥大学
化学
1704年
剑桥大学
天文学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革命的“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人文主义演变的轨迹与科技进步的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马克垚关于西方人文主义与科技关系的观点。
2014-04-15更新 | 6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在芝加哥大学Haskell讲座的一场演说中,胡适毫不含糊地解释他所谓的“中国文艺复兴”的涵意:《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1918年一群北京大学学生,为他们新发行的月刊型杂志所取的名称(按:即《新潮》的英文名称)。他们是在我国旧有传统文化中,受过良好熏陶的成熟学生,他们在当时几位教授所领导的新运动里,立即察觉到它与欧洲文艺复兴有显著的类似性。下面几个特征特别使他们回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首先,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运动,发起以人民日常用语书写的新文学,取代旧式的古典文学。其次,它是有意识地反对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与制度的运动,也是有意识地讲男女个人,从传统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理性对抗传统、自由对抗权威,以及颂扬生命和人的价值以对抗压迫的一种运动。最后,说来也奇怪,倡导这一运动的人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但试图用现代史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来重整这一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运动。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评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文艺复兴与材料中“新运动”有何相似之处,并简要分析出现相似性的原因。
(2)“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但每场争论之后的结果都造成“中国形象”在欧洲人心目中逐渐褪色。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中国形象”在欧洲人心目中褪色的原因。
2014-03-03更新 | 10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这是源自希腊先哲对人生的体味。依据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忧心于“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的“人”的危机。在他去世10年之后,苏格拉底诞生。
(1)以苏格拉底的思想为例,简述面对“人”的危机,东西方两位哲人的主张中有哪些相似之处?
康德的自由概念是纯然内省的①,是以自由作为道德的最高根据②,康德的“自我立法作为自由③”这个思想直接来自卢梭。对卢梭来说,既然人生而自由④,符合人性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人自己统治自己,使每个人服从自己参与共同制定的法律,这就是“公意”;服从公意、服从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就是自由⑤。从卢梭到康德是把自由是服从集体自我立法的公意⑥改成自由是来自个人自我立法的自律⑦的过程。
摘引自张盾《“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
(2)理解材料中的划线句子,其中涉及到卢梭对自由的论述的是                       
(写出序号,要求完整准确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康德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的进步性。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共同设立政府,政府之正当权力,来自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有损于此目的,人民就有权予以变更或废除,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所依据的原则和用以组织其权利的方式,必须使人民认为只有如此才最能臻于安全和幸福”。
(3)为了建立和巩固人们共同的政府,18世纪的北美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2013-07-29更新 | 6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4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论及政府的建制原则时认为,行政官身上具有三种不同意志:个人意志、行政官团体的意志与公意。当政府权力完全掌握在一个人手中时,团体意志和个人意志结合,此时的政府是最活跃的;当政府权力掌握在每一个公民自己手上时,政府的活跃度最低。……当政府权力完全集中于一个人手中时,团体意志离公意最遥远,政府越有可能滥用权力。据此可判断卢梭认为
A.民主制是完美的政体形式,能更好地提高政府效率
B.君主制导致政府效率低下,不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
C.民主制反映了时代的进步,能更好地体现公共意志
D.君主制集中体现公共意志,也有其存在的实际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法国无神论者让·梅叶认为:“为了建立良好的信条,人们必须仅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即正直、诚实和自然地正义的法则,而不要空谈骗子的神话,不要空谈信徒的偶像崇拜经验。”下列对此观点的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A.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C.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
D.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
——张志伟《西方哲学智慧》
材料二然而公众要启蒙自己,确实很可能的;只要允许他们自由,这还确实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哪怕是在为广大人群所设立的保护者们中间,也总会发现一些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自己在抛却了不成熟状态的羁绊之后,就会传播合理地估计自己的价值以及每个人的本分就在于思想其本身的那种精神。……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三启蒙运动的思想颠覆了统治欧洲1000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用一套以理性建构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不仅如此,启蒙运动促使政治和文化领袖理性地分析社会,并经济地投身于社会进步与伟大事业的繁荣中。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材料四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含义。并结合所学,说明其驱散黑暗,“散布光明”的核心武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康德对于“启蒙”提出了哪些观点?这些观点,在其政治理论当中表现为怎样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及相关史实,简述启蒙运动的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说明启蒙运动具有怎样的局限性?这一局限的根源是什么?
2011-03-09更新 | 10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名校名师新编“百校联盟”高三交流联考文综历史卷
7 . 进步的思想是时代闪耀着的火花。回答下列各小题。
1.“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直接说明文艺复兴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孟德斯鸠的伟大贡献是
A.最早系统阐述资产阶级国家学说
B.阐述了人民有暴力抵抗的权利
C.提出了一种解决专制统治的有效办法
D.最早提出按社会契约构建国家
3.下列图片中的人物都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其中揭示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基本规律的是
A.B.C.D.
8 . 孟德斯鸠强调:“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说明作者(     
A.确立了三权分立与互相制衡的设想B.提出了对国家权力安排的人性依据
C.注重美德在国家权力运作中的作用D.强调智慧和权威对民主的补充价值
2010-05-17更新 | 8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卷(文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