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康德曾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可见康德眼中启蒙运动的本质是寻求
A.思想自由B.推翻专制C.人身的自由D.主权在民
2021-04-01更新 | 644次组卷 | 37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理科)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1522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1785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687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84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689《权利法案》颁布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1729雍正帝设军机处1949新中国成立
1748孟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神》1957“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1519世纪黑奴贸易1978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内生性的还是外源性的,众说纷纭。小雁同学就此展开研究性学习,以上是小雁同学搜集的有关资料,请从中选取三项关联的信息,围绕现代化的动力源问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7~18世纪的欧陆各国思想界迫切需要摆脱作为迷信的宗教信仰的束缚,回归理性。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则以其“实践理性”精神为欧洲社会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思想武器。由此可知
A.宗教改革传播人文主义引发理性时代到来
B.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
C.反对宗教神学成为中西思想界的共同诉求
D.启蒙运动从东方儒家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
4 . 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2021-03-22更新 | 323次组卷 | 55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想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杨庆余《法国相遇牛顿一牛 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二:卢梭认为,私有制的确立更是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卢梭用财产关系说明政治关系和社会观念,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因素决定政治因素和思想因素。卢梭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他把私有制出现及社会文明的产生看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又包含着人的自由的丧失、人类不平等的加深,同时是一种退步;不平等随着文明同时发展,最后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压迫者被压迫,重新转变为平等,转变为新的更高层次的自觉的平等。

——摘编自汤杰鹏《所有制与人类不平等的发展》

材料三:马克思高度肯定卢梭关于私有制是造成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的论断,并且认为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这种趋势仍在不断加强。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是造成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重要原因,私有制不仅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最终还会导致资产阶级自身的灭亡。所以,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是消除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社会的所有制,建立一个社会物资资料人人共享的共产主义社会。

——摘编自韦宇婷《马克思对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结合所学指出在理性主义的政治启蒙下18世纪法国思想家的主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学说的主要观点。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超越卢梭学说的主要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卢梭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绝无谬误的向导是不可靠的,生活中更多的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指出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B.反映了其思想的激进偏执
C.阻碍了启蒙思想宣传发展D.诱发了现实主义思潮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孟德斯鸠认为,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刀、布”,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这一构想
A.遏制了独裁政治形成B.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
C.最早在法国付诸实践D.易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8 . 启蒙思想家康德认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该观点
A.体现感性的思想B.主张思想自由
C.对理性进行批判D.崇尚理性判断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不同时期的历史,学者为凸显时代特征,往往会贴上不同的“标签”,如英国史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所著“年代四部曲”:《革命的年代:1789-1848》《资本的年代:1848-1875》《帝国的年代:1875-1914》)《极端的年代:1914-1991》,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不同时期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西欧“原初现代化”时期的一个表现是现代意识的兴起,其历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相通相融。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推进人类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B.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
C.激发人在政治生活的理性选择D.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