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图一:利用透视法画出的铁轨与车站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图二:拉斐尔《雅典学院》

1819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2023-01-07更新 | 1595次组卷 | 10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广东专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56年,古希腊哲学家)根据自己的原子论哲学,不仅认为人的生与死、贫与富、幸福与不幸、健康与疾病都与神无关,而且知识与道德也不是神启的,而是灵魂有感觉与理性.可以认识自然与社会事物。他指出∶"任何艺术,任何科学知识,都不能不经研究而获得。"科学研究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很多博学的人是并不聪明的",但"吃尽千辛万苦",却发展了自己"好的禀赋",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如此明确地肯定劳动在科学研究和道德境界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古希腊哲人中是鲜见的。

——摘编自陈被春《续谟克,利特的科技伦理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谟克利特哲学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普罗塔哥拉的著名格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概括了智者学派的思想要义,他认为善、真、义、美均是相对人的需要和兴趣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真理,或正确和公平的永恒标准,既然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既定的时间和空间就只能有特定有效的真理。道德也同样因人而异,因为天国并没有颁布绝对不变的是非标准去适应所有情况。

——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 李贽(1527—1602)中年致仕,著作等身。关于孔子与哲学之相关性方面,李贽强调“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也”,并援引孔子对颜渊问仁的回答“为仁由己”。他反对不假思索地把孔子奉为一切的权威,因为他担心这有失儒家学问的正道,无论是教师还是官员在对付民众时“有德礼格其心,有政刑似絷(zhi捆,绑)其四体”。教育的任务,乃至统治的任务,不是迫使人民服从一定的哲学条理或国家规定,而是顺应人的天性之势导其向善。至此,李贽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建议,与其以强力约束自私的行为,为什么不调动人的自利之心呢?“各从所好,各聘所长,无一人之不中用,何其事之易也?”

——摘编自《哈佛中国史》第5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与普罗塔哥拉思想的相同之处。
2021-02-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的教育观起源于智者的哲学观念,普罗泰戈拉说"他希望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最有效地管理城邦事务的称职公民",同时期,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校打破门第限制招收学生。智者学派的主要课程除了修辞学和辩论术之外,还包括文法。普罗泰戈拉还首创"正名",要求准确使用语言名称。在教学方法上,智者学派采取的是集体授课和师生共同讨论等方式。据记载,高尔吉亚和希庇亚斯等智者经常会在奥林匹亚赛会时,面对参加赛会的运动员和无数观众,发表自己的演讲并且回答观众提出的所有问题,允许学生自由提问、集体讨论,形成活跃的教学氛围。

——摘编自李娅囡《古典时代智者学派的教育观研究》

材料二   苏格拉底不仅给西方哲学注入了动力,而且也推动了教育理念的深化,他在教育行为中运用哲学对话上的平等性原则,认为对话双方都是具有完整人格且独立的人而存在的。他说"不取报酬的人是考虑到自己的自由",因此,在他的教授对象中既有诡辩家安提丰、富有的克里同,也有雇工犹泰鲁斯等各色人等。苏格拉底从不以教师自居,常在街头、集市、宴会或广场上与人聊天,在与谈话对象的交流中,流露出求教者的口吻。他主张"德性即知识",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和问题的终结者,也无从谈起对学生的教导与控制,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后知后觉者。

——摘编自左玉迪《法理学视角下的苏格拉底教育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智者学派的教育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教育观与其哲学思想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教育观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2021-01-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世界各国文化大多不乏人文精神,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主张。
6 . 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1)材料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7 . 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稷下学宫和希腊的柏拉图学园美不同时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374年,稷下学宫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的齐国故都临淄,由齐国国君创办,存续150余年。临淄是中国当时最大的都会城市之一,城中有冶铜、制钱、漆器、丝织等诸多手工业工场。而稷下学宫则成为各种学术流派的集聚之地,……稷下诸子中,稷下黄老之“道”、孟子的“仁政”主张、荀子的“隆礼近法”思想等都是在实现哲学突破的同时,对新的治国理念和统一天下之术的探索与论辩。

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于大约公元前387年由柏拉图创办,是西方古代第一所大学,存续900余年。学园汇集了当时众多的学者在此从事学习或研究,学科设置主要以哲学思想的传授、研究为主,同时十分注重数学并扩展到其他学科,例如几何学、音乐、体育、天文学,以及生物科学中的动物学和植物学等。学园希望通过对这些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才。

——摘编自王志民《世界教育史上的双子星座——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比较论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稷下学宫和柏拉图学园差不多同时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稷下学宫和柏拉图学园的不同办学特点,并简析二者的共同历史贡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历史学者钱乘旦历史著作《西方那一片土》中,《古代希腊文化》一文里面介绍了很多古代希腊神话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希腊社会很多特点,其中有一神话故事情节如下:希腊神话中也有地狱,地狱虽黑但不恐怖,地狱之神叫哈德斯,他抢了一个女孩,女孩非常想念母亲,她母亲是谷神,就去求大神宙斯帮忙。宙斯心软了,就去向哈德斯说情,哈德斯不同意,后经过讨价还价,最后让女孩一半时间在地狱,一半时间回母亲身边。这样,当女孩回到母亲身边时,她的母亲心情愉快,于是人间就草木茂盛,春风秋阳;当女孩回到地狱时,她的母亲悲伤欲绝,人间也就寒风瑟瑟,冰天雪地了,四季就是这样形成的。


结合世界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故事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古代希腊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这一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故事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9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人文主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该小组在研究过程中,找到以下四则材料。
起源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复兴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发展
材料三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得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成熟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三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3)据材料四,指出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以上四则材料,作为学习研究人文主义的史料,你认为哪则材料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说明你的理由。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殷商西周时期,“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荀子并没有迷信或畏惧于“天”,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荀子认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掌握和调控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天”来左右和预兆的。正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要做的就是要明天人之分,应天以治。

——刘蔚华《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

材料二   普罗塔戈拉在《论神》这本书一开头就说:“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他主张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应根据各自的感觉做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荀子和普罗塔戈拉的天人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天人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以及在东西方思想发展中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