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为此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弘扬和推行仁政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因此,孔子主张要自觉修行德行。

材料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善”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

材料三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物,通过阅读书籍来达到博学……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论孔子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异同》

材料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而无耻(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

——《论语》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

——柏拉图《国家篇》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相同点。

(2)据材料三说明孔子与柏拉图学习观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他们观点的认识。

(3)依据材料四概括孔子、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人思想差异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什么态度?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该观点产生的思想因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核心思想
①“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
长! ”
莎士比亚
②“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而
不在于表面仪式。”
马丁·路德
③“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①、②、③的言论所反映的核心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关键词概括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过程。
4 . 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对“动力线”的概括最全面准确的是(   
A.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
B.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
C.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
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

5 . 对人类与生态关系的文明演进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升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家是生态文明的鼻祖。……老子和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万物是连续一体的,自然存在具有深刻的价值,人类应当尊崇自然,关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正是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

——摘自中国林业网《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

材料二工业文明导致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近代自然科学需要对自然现象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这种分析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毫无疑问对于科学的发展和学科的分工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种思维方法也易于导致割断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摘自《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

材料三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是人类建构生态文明的纲领性文件。该报告的独特价值在于:第一,用“可持续发展”这一包容性极强的概念,总结并统一了人们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所取得的认识成果,使它们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而把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二,第一次深刻而全面地论述了20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主题(和平、发展、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它们当作一个更大课题(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目标来追求,从而为人类指出了一条摆脱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摘自《论生态文明》

(1)根据材料一指出道家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核心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念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生态危机出现的思想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思想根源在公元前5世纪、14——17世纪及18世纪这三个时期的表现及对人类自身发展的解放作用。

(3)概括材料三所提出的解决生态危机的对策,对比材料二分析指出人类思想认识在此对策中的升华。

6 . 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现意见。所以普罗塔哥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材料三   自希腊之后西方世界一直都存在理智和精神之间的冲突,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把我们自己全部交给其中一个,而将另一个从我们的意识中完全除去。每一代人都尽力将精神的真理和理智的真理协调起来,并借此使内心世界的图画适合于这变动不居的外在世界的画框……希腊人没有将外在世界抽象、淡化而专顾内心世界的呼声;他们也从来没有拒绝精神而偏爱其物化的形体。对他们来说,图画和画框是契合的……

——[美]伊迪斯·汉密尔顿《希腊精神》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对此,在亚里士多德的探索中有什么继承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希腊人实现“图画和画框”的契合的涵义是什么?简述14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西方为实现这样的“契合”而进行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7 . 思想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
(1)2010年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受到了古代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启迪:“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古希腊先哲的思想中蕴含对人和社会的关注,请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 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命令,吃了禁果,造成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世人“犯罪”以后,就失掉了上帝的爱,谁要想重新获得爱,除了必须绝对信仰上帝耶稣基督外,还必须悔罪做“善功”以补赎罪过……
——圣经注释摘要
材料二 我是一个人,当爱情鼓励我的时候,我依照它从我内心发出的命令写下来。
——一位意大利诗人
材料三 我们每个人都以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请回答:
(2)对于爱情,材料一和二的看法有何不同?本质区别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思想内容。材料三与材料二,两者有何联系?二者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011-08-29更新 | 5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