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层面人与自然从“万物始于水”到经典力学,是人类探究科学以增长知识,认识自然以摆脱神话和宗教迷信束缚的漫长之路
第二层面人与国家从古希腊“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到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说,人类孜孜不倦地追求自由、平等、充满正义的“理想国”
第三层面人与自我从“认识你自己”到人人生而平等、弘扬理性,人类逐渐关注自我修养,尊重生命价值的心灵家园

——摘编自庞友海《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对材料中的“人文精神”进行解读。(要求:对材料中的某一个或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均可,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2 . 在古希腊古典时代,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每逢雅典四年次的泛雅典娜节上,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节目,其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古希腊
A.民主政治的发展利于促进文化的繁荣
B.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C.文学奠定了西方现实主义风格的基础
D.文化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解读上图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二当自然哲学陷入困境之后,这就迫使哲学家们重新思考知识的问题。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柏拉图说,善是真和美德源泉;亚里士多德说,至善就是幸福。


(2)古希腊哲学家的探索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进行的?
(3)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评价梭伦“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0-09-18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6届高三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公元前5至前4世纪,雅典著名的教育者及演说辞作家伊索克拉底,借荷马之口对史诗中的神话进行了重新解读,进而宣扬自己的修辞学教育原则,并对诗人关于神话人物不道德的描述提出批评意见,通过歌颂诸神与英雄的美德重述神话。由此可知,他
A.背离了荷马教育的精神实质B.抛弃了探讨史诗中神话的传统
C.强调了演说辞只需注重修辞D.重建了自我心目中的民主文化
2021-02-2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材料二:

时期人物主张
6世纪查士丁尼(东罗马帝国皇帝)各民族一体遵守的自然法是上帝神意制定的,因此是始终固定不变的。
13世纪阿奎那(意大利神学家)自然法和人法都受永恒法的支配,永恒法是上帝的意志。
17世纪早期格老修斯(荷兰思想家)自然法之母就是人性,社会交往的感情就产生于此,并非由于其他的缘故。
17世纪晚期洛克(英国思想家)自然法的内容是人们都有保护自身生命、健康、自由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如受到侵犯,就有报复、反抗的权利。
18世纪卢梭(法国思想家)国家制定的法律起源于社会契约,它是人民公意的体现。实行这种法律也即实行人人平等。

材料三:清前期修订的《大清律》一直沿用到近代。该律法的特点是以官僚机构组织法和刑法为核心。其内容包括行刑、户律(田宅、婚姻等)、兵律(军政、邮驿等)、刑律(人命、盗贼、斗殴等)、工律(河防等)在施行中,由地方行政机构行使判决权。1905年起,沈家本等人修订、编纂了《大清民律草案》《大清商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和《刑事诉讼律草案》等。新刑律采用西方近代刑法典的体例,取消了适用刑罚上的等级制度。民国初年,伍廷芳提出“视一国之文明与否,需视其司法能独立与否,并其执法廉明与否。”他草拟的“宪纲大旨”包括保护基本人权等内容。在实践中,他坚决反对上海当局不通过法律程序随意捕捉人犯的行径,并推动中国第一次实行陪审团参与审判。他致力于普及现代法律观念,塑造司法新形象,并希望收回外国人在华的法律特权。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的表格,分阶段概括西方人对于自然法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各个阶段产生这种认识的社会背景。

(3)结合所学,解读从清前期到民国初年中国法律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虽然庄子与普罗泰戈拉的思想都是以相对主义为基础的,但在深度的解读中却发现庄子与普罗泰戈拉的相对论思想在内涵、根源以及理论意义上都存在着截然不同之处。普罗泰戈拉
A.把无为作为统治阶级的对立面B.强调理性且反对统治阶级有为
C.重视道德教育,思想朴素辩证D.把人作为社会和自然的中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