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苏格拉底和王阳明的相关言论。由此可知,两位思想家都
言论提出者
天下无知识,天下绝无道德。知识者,道德之体,而道德者,知识之用也。是谓“知德合一论”苏格拉底
知外无行,行外无知。若俟知得真时去行,则必终身不行,亦必终身不知王阳明

A.主张“知行合一”B.注重对道德的遵从
C.强调知识的善性D.热衷探寻万物本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说道:“正是为了善,我们才做其他事情,包括追求快乐,而不是为了快乐才行善。”他意在强调
A.善是人生目的B.认识你自己C.美德就是知识D.快乐是根本
2022-01-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中写道:大多数人……之所以避开或趋向某一件事情,是由于受到了异鸟或遇到它们的人们的启示,但苏格拉底则照着心中的思想说话。该言论强调了苏格拉底的
A.自我认知B.科学理念C.唯心主义D.唯物史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针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这表明他
A.完全否定智者学派的主张B.强调人类的理性,突出人的价值
C.研究的重点是社会D.强调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关于美育教育,柏拉图强调灵魂的美善,并使人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并领悟到“行为和制度的美”。这一美育思想
A.推动了民主走向顶峰B.服务于城邦现实政治
C.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D.忽略了知识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公元前5世纪西方某一思想家提出这样的思考:禀赋好且有前途的青年只有经过良好的教育才能做出许多伟大的业绩,否则,如果不学无术的话,他们就会因为没有智慧而愚昧无知地干出一些坏事,从而沦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该思想家是
A.泰勒斯B.普罗塔戈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虔诚”“节制”“勇敢”和“智慧”都只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名称而已”,一切德性的本质与智慧的本质是相等同的。由此可见,苏格拉底
A.注重塑造人的道德和理性B.科学指出人类道德伦理的本质属性
C.直接将矛头指向宗教神学D.为维护直接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来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苏格拉底早年说过:“希望知道事物的原因,知道一件东西为什么存在,为什么产生,为什么消灭。我认为是一件很高尚的事业。”后提出:“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苏格拉底认识的变化对古希腊的影响是
A.功利主义成为公民共同追求B.使个人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
C.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D.促进了哲学发展方向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这说明苏格拉底
A.批判古希腊民主缺乏理论B.推崇宗教信仰和道德生活
C.主张以道德捍卫城邦制度D.反对雅典受到神学笼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苏格拉底指出,“良善的生活”绝不是像伯里克利等人那样,简单地向城邦公民发放津贴补助,以期引起公民关注和参与城邦生活,因为这只能导致公民的贪婪与物欲的增长。苏格拉底这样说是为了
A.凸显美德的重要性B.激发公民参政热情
C.宣扬自由的精神D.缓解城邦财政压力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