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材料二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在其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4)以上三则材料,作为学习研究人文主义的史料,你认为哪则材料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说明你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不但追根溯源,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而且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该学者认为古希腊文化
A.缺乏人文主义B.个人主义泛滥
C.忽视现实幸福D.重视理性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D.夸大了个人作用
2020-08-20更新 | 68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海南省高三3月线上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亚里士多德认为;“希腊城邦不仅是公民共同体或政治共同体,而且也是血缘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即也一直在强调公民与城邦之间的血脉联系、宗族之亲。”这反映出他强调
A.血缘关系是城邦建立的唯一条件B.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
C.公民价值与城邦价值具有统一性D.享有政治权力必须参与城邦事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远比树木、石头甚至所有这些星辰更有价值的研究对象,那就是人的心灵。人究竟是什么?你将会变成什么?只有到人的心灵转而省察自身时才会有真正的哲学。”据此推理,苏格拉底强调
A.哲学应探索人的精神价值观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理性认识自然是十分必要的D.哲学只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
7 . 轴心时代思想家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如中国的孔子、老子、韩非,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古印度的悉达多等。他们的思想,成为了两千多年来,历史之轮围绕着旋转的轴心。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主张人物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苏格拉底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民之难治,以其知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当仁,不让于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一切法空,涅盘寂静


(1)请在下面空格处填上与其思想主张相对应的人名(前言所提及者)。
                                
(2)比较①②③三位思想家表格内的主张,再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学说出现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格拉底经常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通过谈话揭露对方的无知,以此来刺激人的求知欲,因为他的论辩方式,苏格拉底也被看作是智者学派,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
A.适应现实需要追求功利
B.研究重心转向人和社会
C.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
D.追求知识及人的自我约束
2019-06-01更新 | 878次组卷 | 17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
A.推崇绝对真理
B.具有理性精神
C.否定神灵存在
D.捍卫思想自由
2019-03-10更新 | 439次组卷 | 19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淄博市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几乎和柏拉图是同时代人,这两位思想家对各自的思想传统来说都是奠基性的人物。孟子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企图为社会回归一种完善社会秩序寻找道路;而柏拉图也是面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给雅典政治生活带来的混乱局面,希望为雅典乃至整个希腊世界设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体制。

孟子认为人的生存必须从“仁义”出发,在修身养性中把握合适的社会关系,并通过“礼”来调整自己的言行。对于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来说,只要按照社会已定的规范行事,就是善的行为。人的本性是善,遵循自己的本性就能够过一种善的生活;违反自己的本性就是一种恶的生活。一个人在生存中只能按照自己所理解的“仁义”而行。

柏拉图从“人皆求善”这一生存事实出发析了社会上的各种恶的现象,发现人们并非自觉追求恶,而是由于缺乏关于真正的善的认识,在判断中以恶为善,从而导致了人们不自觉地追求恶。对于那些求恶的人,他们并不知道那是恶的。相反,他们以为在追求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于他们善恶不分,把恶判断为善,从而选择并追求恶。所以,善观念是善判断的基础。所有符合善观念的善判断都是正确的,并且根据判断达到寻求真理的目的。

——摘编自谢文郁《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性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柏拉图关于善的认识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和柏拉图的善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3-1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