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人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人性是善,还是恶?人是神的创造物,还是自然和社会的产物?自古以来,东西方的很多哲人不断思考对人的认识问题,争论也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荀况《荀子·性恶》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材料三   天主教会极端蔑视人性,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原罪说),肮脏的,下贱的。人的一生就是为赎罪而活着,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人性受到极大的压抑,人甚至是没有资格被表现的。在中世纪,艺术是被用来歌颂神的。

——摘编自《》

人只要有信仰,无须任何中介人或代表者,就可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信仰使得人与上帝面对面,“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居于其间”,人只要有信仰,无须外在的律法和戒律的约束、无须善功和赎罪,就可得到基督的公义和永恒的生命,信仰使人摆脱了一切外在的束缚。

——摘编自李平晔《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孟子、荀子、韩非子在人性论方面的观点。根据各自的人性论观点,他们对统治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2)基于对材料二所述问题的思考,苏格拉底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在人灵魂得救的问题上,16世纪初时天主教会和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
2022-04-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格拉底说:“如果你们以为你们用杀人的办法就能防止别人谴责你们的罪恶生活,那你们就错了;那是一种既不可能而又不荣誉的逃避方法,最容易最高贵的办法并不是不让别人说话,而是要改正你们自己。”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格拉底提出“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一系列哲学命题,其中所贯彻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他旨在强调
A.认识你自己B.中庸之道的人生境界
C.美德即知识D.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B.自由主义精神C.法律至上原则D.小国寡民情结
2021-10-07更新 | 4900次组卷 | 4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苏格拉底拒绝讨论宇宙的性质等玄妙的问题。他说,在这些问题上伤脑筋是演滑稽戏。也就是说,哲学研究客体是毫无意义的,哲学应当研究的是人类自身。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坚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B.强调人的主体地位
C.对学术研究持否定态度D.反对认知外部世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人们的视野从自然转向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A.强调道德和知识的有机结合
B.具有主观性与相对性
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认为人是哲学研究的主体
8 . 分析下表中各思想家的主张,下列结论最准确的是
国籍人物观点
古代希腊普罗泰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古代中国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孟子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荀子与人善言,暖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A.古代中国强调鬼神忽视人性
B.中西方思想在某些方面相通
C.中西方思想发展上趋于雷同
D.古代希腊思想理论简单易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