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轴心时代”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古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三   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优异的精神成就——以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莎士比亚、伦勃朗、歌德、斯宾诺莎、康德、巴哈、莫扎特等为代表——使科学技术相形见绌,与2500年前的轴心期平分秋色。在这较晚的世纪里,我们是否将看到又一个轴心期?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文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不同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时期欧洲取得“优异的精神成就”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格拉底创立了独特的问答法,其分为三步:第一步,用诘问的方式使人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第二步,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苏格拉底问答法
A.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B.弥补了智者学派理论上的缺陷
C.以否定权威为出发点D.使理性占据希腊社会主导地位
2020-09-28更新 | 617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东西方思想比较】

材料一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那时,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有孔子、老子……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的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同时也产生了宗教。

——摘编自(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21世纪将是人类的新轴心时代。在这个新的轴心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状况将不是各自独立发展,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各种文化将由其吸收他种文化的某些因素和更新自身文化的能力决定其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将会成为21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跨文化与跨学科研究会大大地发展起来。……新的轴心时代的文化将不可能像公元前5世纪前后那样由少数几个伟大思想家来主导,而将是由众多的思想群体来导演未来文化的发展。可以预见,21世纪的思想文化也许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世纪。

——据汤一介《瞩望新轴心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轴心时代与轴心时代的不同及形成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主要源头,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对宇宙自然和社会人伦有着类似的观点和看法,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古希腊在哲学、政治思想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发展了自然科学,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泰勒斯的天文学、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等这些从哲学中过渡派生出来的科学思想,为构筑一个宏大的科学体系提供了必备的思想要素。而中国的哲学家们却或远或近地疏离了自然科学,他们不像古希腊的哲学家同时是几何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而是肩负政治家的角色。他们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伦理胜过关心自然本身,而且善于从自然的规律反躬自省,寻找社会的和谐之本。

——摘编自黄谊《浅析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与科学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对后世东西方科学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共同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格拉底热爱母邦,拥护民主,刚健勇敢,清廉自奉、谦恭真诚,是品格高尚的道德楷模。他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影响年轻一代,但他不以老师自居,总以朋友的身份与人“共同研讨探索”。他重视身体价值,以身体锻炼为基础,努力将体育与智育、德育以及自然科学统一起来。他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生活的价值,宣称灵魂是人生最高价值的源泉,并致力于人的灵魂的改善。苏格拉底以人的自我意识,以每个人的思维的普遍意识来代替神谕,造就了一个人自身理性原则的新神,这是古希腊教育思想的一个转折点。

——摘编自苏振兴《苏格拉底的教育价值思想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1-30更新 | 5863次组卷 | 7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只有信靠耶稣基督,才能在上帝面前得称为义。称义不因人的善功,只来自上帝的恩典。信仰是信徒的内心经历,存在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人直接面对上帝,领受恩典,成为义人。

——孙善玲《读<马丁·路德的神学>看“因信称义》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性研究的历史价值。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列举伏尔泰的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的著作”,并说明法国哲学家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4)结合上述材料,欧洲历次思想运动的共同的核心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

8 .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主张在家庭内部保持融洽、和谐。他认为,作为子女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丈夫要忍让、克制;兄弟之间要努力发展友谊;女人持家、男人治国若无节制和正义,就管不好家、治不好国;不论男女,只要有节制和正义,就是最好的男人和女人。

—摘编自王世军《希腊哲学家的家庭观》

孟子主张的家庭成员行为准则是仁、礼、义、慈、孝、敬。“仁”就是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义”就是要尊敬兄长;“礼”就是要谦让;“慈”是长辈对晚辈要慈爱;“孝”和“敬”则是晚辈必须履行的对长辈的尊敬和赡养等义务。孟子认为处理好父母兄弟的关系不仅能使家庭和睦,还能影响政治。

—摘编自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

(1)阅读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家庭观念的共同点。

材料二

16世纪以前,大家庭(拥有自己的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子孙满堂甚至四世、五世同堂的家庭)在英国社会中占有绝对比重。

16世纪末17世纪初,核心家庭(一夫一妇式小家庭)已经是绝大多数英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年轻夫妇虽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或从大家庭分离出来,但父母长辈对青年男女的择偶或择业还有一定的权力。

在1700—1850年英国初期工业化阶段,绝大多数工人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分散于以家庭工业经济为特征的手工工场中,由于工业的机械化不完善,核心家庭仍是生产劳动的基本单位。(在工人之中)妇女和孩子成了独立的挣工资者,不再是家庭劳动的补充,16、17世纪家庭中的家长制权威必然被取代或发生变化。

自1850年起,英国核心家庭失去了作为生产单位的机能,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家庭体制确立。英国社会出现了总生殖率下降、妇女单身率增长及头婚年龄提高等现象。

—摘编自谢天冰《近代化和英国家庭体制的变迁》

(2)阅读材料二,概括英国近代家庭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英国家庭演变的因素。

材料三

1920年春夏之交,《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开辟了“废除婚姻制度”的讨论专栏。

讨论伊始,废婚派人士“哲民”开宗明义,强调“婚姻制度是万恶的源泉”,是强权的赘疣;主张夫妻制度的人,犹如迷信国家主义和专制主义的人一样;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是罪恶。其他废婚派人士也都主张废除婚姻制度,实现男女自由结合。

保婚派人士“葆华”认为自由恋爱无异于乱交,“今天甲和乙恋爱,明天乙向丙恋爱,完全成了乱交状态,使兽性冲动逐渐增加”,如此“提倡公妻主义”,是蔑视女人的人格,所以坚持婚姻应在自主的基础上实现一夫一妻这一“绝对的信条”。其他保婚派人士也大都反对废除婚姻,反对绝对的恋爱自由。

—摘编自熊培云《民国的“另类笔战”:要不要废除婚姻和家庭》

(3)你如何看待上述婚姻争论中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8-09-13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苏格拉底批判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年轻的共和国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国库空虚,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在跨州货动的征税方面存在争端,马萨诸塞州有农民造反。汉密尔顿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摘编自《美国的建立》


(1)指出材料一中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及其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四并纳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以及美国解决“诸多棘手问题”的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概括人类政治文明的基本特性。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