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东西方思想比较】

材料一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那时,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有孔子、老子……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的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同时也产生了宗教。

——摘编自(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21世纪将是人类的新轴心时代。在这个新的轴心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状况将不是各自独立发展,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各种文化将由其吸收他种文化的某些因素和更新自身文化的能力决定其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将会成为21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跨文化与跨学科研究会大大地发展起来。……新的轴心时代的文化将不可能像公元前5世纪前后那样由少数几个伟大思想家来主导,而将是由众多的思想群体来导演未来文化的发展。可以预见,21世纪的思想文化也许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世纪。

——据汤一介《瞩望新轴心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轴心时代与轴心时代的不同及形成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孟德斯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仿效。

——周晚菲《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所塑造的文化传统,并分别概述其思想演进和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推崇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1-30更新 | 5863次组卷 | 7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