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立法权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属于人民的。...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裁决...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英国人民自认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政治主张。
2022-07-03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昌江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江矿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2023-01-08更新 | 395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整个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看,作为人类自我探索的手段之一,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是高度一致的,特定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总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社会生活要求决定的。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它始终处于发展之中。通过对艺术的历史了解和探究,不仅加深我们对艺术活动意义的理解,而且直接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历史本身的理解。这也正是艺术鉴赏的意义之一。


简介:拉斐尔于15141515年间创作,画家尽情展现着曲线造型天赋,人物形象柔媚丰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大师的美的理念,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庇蒂美术馆。

简介:由吕德创作,是法国浪漫主义代表性作品,完成于1836年,是一座歌颂法国大革命的史诗性作品,它那巍峨磅礴的气势长久地震撼人心。其位于巴黎地标性建筑凯旋门的右方。

——摘编自封钰著《西方美术精品赏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拉斐尔创作木板油画《椅中圣母》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吕德创作浮雕《马赛曲》的时代背景。
2022-07-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当时诸如布鲁日、阿尔伯蒂和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

——摘编自梁民愫、吴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材料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价值观念的变革呈现出一个高峰。知识精英看待“天人之辩”时,不再把“天”(自然)理解成超人的主宰(上帝、神),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机械论的宇宙图式,“质力相推”的世界,在自身固有的“动力”作用下的不同展开。这意味着“力量”上升为宇宙的本质。梁启超说道:“若何而自勉为优者适者,以求免予劣败淘汰之数,此则纯在力之范围,于命丝毫无与者也。……故明夫天演之公理者,必不肯弃自力不用而惟命是从也”

——摘自高瑞泉《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及其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甲午战后知识分子价值观变革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48年,欧洲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瘟疫黑死病。这场瘟疫断断续续在1349年结束,但是很快接连发生了几次同样的瘟疫。瘟疫中,欧洲近三分之一甚至半数的人口死亡。经历黑死病的洗礼,医学开始走向职业化,外科和外科医生兴起,医院由主要隔离变为用于治疗,出现了专门对付瘟疫的医生。经历了黑死病的冲击,欧洲旧的传统思维和思想秩序也失去了其原有的优势、为更加现实的思考留出空间,成长出了理性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甚至科学的萌芽,从中我们已经能够真切地看到文艺复兴的影子。

——摘编复古赵立行著《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和动物的迁移导致了传染病大流行。由于土著人对外来的传染病缺之免疫力,天花、麻疹、流感、霍乱等病传播到美洲和大洋洲后,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从1518年到1600年,美洲有记载的传染病大爆发就有17次,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仅墨西哥一地在1519年以后的一个世纪内,印第安人就从2500万锐减至75万。据估计,近代早期300年间,美洲和大洋洲有一亿人死于传染病。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黑死病肆虐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14世纪黑死病相比,16世纪“传染病大流行”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2022-03-05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考全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6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2019-01-30更新 | 120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7 .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 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阅读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把政府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并伴之以制衡制度,以防止其中任何一部分明显地高于其它部分。显而易见,这种启示源出于孟德斯鸠的思想。“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从孟德斯鸠书中采取了政府分权的理论,其作品里更穿插着孟德斯鸠书中的句子。”

——摘编自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2)结合所学,说明 1787 年美国宪法的哪些内容体现了孟德斯鸠的理论。

材料三   2018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 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结合所学列举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主义是文艺复兴的土壤,并不是文艺复兴的唯一因素。在同样的经济条件下,历史的新时期在意大利表现为文艺复兴,在德国却表现为宗教改革。其重要原因是,德国处于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廷对它进行残酷的剥削,教廷的丑恶行径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廷与德国的矛盾是民族性质的矛盾,所以德国民族的觉醒和反抗就表现为宗教改革的形式。还有一例,有的国家如中国在晚明时也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既没有文艺复兴,也没发生什么宗教改革。什么原因呢?国情不同,当时的中国统治者腐朽昏庸,他们非但不能去建设新的文化,甚至对已经破土而出的资本主义的萌芽还进行扼杀,实行闭关政策。

——摘编自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


依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冷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

10 . 材料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莎士比亚的生平资料虽然很少,但是从现有材料 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了解到他能够接受时代先进思潮并写出优秀的作品,都不是偶然的。他的戏剧创作从1590年开始,到1612年结束,先后长达23年。莎士比亚的戏剧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

——摘编自《世界通史快读》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莎士比亚戏剧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的原因。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