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改革时期产生了新教禁欲主义思想。它主张把劳动或工作看作是增加上帝荣耀的神圣职责或手段,既反对贫穷、懒惰,又厌恶“豪门的放纵挥霍以及暴发户的奢华炫耀”。该思想
A.是对中世纪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强化了宗教学说对人们的束缚
C.适应了新经济因素发展的要求D.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6世纪,丹麦、瑞典、挪威等国纷纷派人到德意志学习,回国后宣讲路德的改革主张,最终由国王颁布敕令,没收教产,建立路德教教会,由国王取代教皇的地位。这说明,宗教改革
A.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成长B.促进了社会矛盾的缓和
C.冲击了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D.导致了天主教会的衰落
2022-02-28更新 | 281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农民看到教会获得的大量财富不是用于宗教目的,而是用在享乐,感到无比愤慨。城市市民认为天主教的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觊觎教会的财产,以上内容主要说明了
A.各阶层对“因信称义”的认同B.天主教会的腐败问题严重
C.西欧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发展D.宗教改革有一定社会基础
4 . 具有尚古之风的文艺复兴传到德国后,其突出特征是对《圣经》的历史研究,人文主义者开始对天主教会的正统性产生了质疑。马丁·路德主要依靠《圣经》和以奥古斯丁为首的教父著作,他所使用的是阿默巴赫版本的奥古斯丁著作,这是人文主义的优秀成果。这表明( )
A.宗教改革深受文艺复兴影响B.文艺复兴摧毁了教会的权威
C.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D.马丁·路德的《圣经》译本受到普遍欢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5世纪的佛罗伦萨,统治者和富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竞相廷纳,加以庇护。统治者美第奇说:“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驼畜。”这些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促进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C.有利于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D.推动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
6 . 1678年,英国作家班扬在他的长篇小说《天路历程》中,描绘了主人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到达天国,获得了灵魂拯救。作品一问世就大受欢迎,人们把它当成《圣经》一样反复阅看。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启蒙思想传播B.革命运动兴起C.人文主义发展D.教会势力增强
7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目的是使宗教文化世俗化,使科学文化与宗教神学相分离,最终建立资产阶级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而宗教改革的目的是夺取天主教会的领导权,使政、教分离,最终建立资产阶级的新宗教。材料最能反映
A.科学与神学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B.社会转型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
C.两场运动在性质上存在本质差异D.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6世纪以后,欧洲大学由原来主要集中分布在地中海地区扩展到东欧、北欧等整个基督教世界。在北欧和中欧,由天主教以外的其他教派创立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大量出现。这种现象
A.缘于思想解放不断深入发展B.促使欧洲高等教育得以普及
C.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D.说明理性主义思想开始兴起
9 . 基督教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重要分支,该分支认为应用希腊文的《圣经》原初版本来代替教会长老、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学者的注疏。基督教人文主义者的这一做法
A.实质上与路德宗教改革精神--致B.旨在推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C.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D.是为了破除人们对《圣经》的崇拜
10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2021-07-08更新 | 10923次组卷 | 11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2届高三8月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