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在古代东方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的对比中,即使是在辉煌的路易十四时代,西方也黯然失色。那么,昔日先进的东方文明,后来为何被西方文明超越了呢?在伏尔泰看来,这源于这些国家不思进取,不愿意突破旧有的模式。伏尔泰以中国为例,指出"一是中国人对祖先留传下来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另一原因在于他们的语言性质,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却不采用西方的活字和铸字技术,中国人制造了火药,却用来过节"。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俄国,俄国在彼得大帝的锐意改革下,国力大增,并确立了欧洲强国的地位。

——摘编自吴星辰、穆祥臣《从绝对的信仰到理性的弘扬——伏尔泰(风俗论)思想研究》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袁世凯鼓吹复古思潮,复辟帝制,引起了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钱玄同、胡适等人的反思,于是,他们奋起批判复古思潮,这也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当钱玄同走出"国粹主义"思潮之后,便由一个复古主义者迅速转变为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者。这种转变体现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对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也全面地展示了他的这种取向。

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说∶"我对于一切学问事业,固然不'保存国粹',也无所谓'输入欧化',总之,趋向较合真理地去做。"他对国人的呼唤呐喊,就是要国人从蒙昧之中惊醒,再也不要故步自封、妄自尊大了。有读者投书《新青年》称赞∶"钱玄同先生,我最佩服他,他是说话最有胆子的一个人。"

———摘编自张顿《钱玄同∶领时代风气,从自我否定开始》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伏尔泰和钱玄同对不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共性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得出这一认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所引领的"时代风气"的转变有何意义。
2020-11-2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的是(     
A.康德B.培根C.伏尔泰D.卢梭
2023-06-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竞赛历史试题
3 . 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差异B.国际地位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D.政治制度的差异
2018-11-17更新 | 198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达尔文
2018-06-07更新 | 208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追求人的自由是众多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自由观”的历史作用。
6 .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两人对暴力革命的内涵理解不同
B.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C.两人对公民权利认识
D.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7 . 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三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材料四,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血腥和暴力的悲剧时,在英国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全部近代历史上没有别的事件曾更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

——(美)海斯《世界史》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
(2)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材料中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什么?
(3)材料四中所说的“这个变化”是指什么?写出这次变化中“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的一件事例。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材料三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四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体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
(2)材料三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
(3)请依据上述材料评价启蒙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