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的灵感来源于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A.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
C.天赋人权
D.分权制衡
2019-06-13更新 | 15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几乎所有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都接触过有关中国的材料,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谈论过中国……堪称启蒙思想家领袖的伏尔泰对中国最为关注和仰慕,他曾说:“当我们还是野蛮人时,这个民族已有高度文明了。”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启蒙思想
B.伏尔泰赞成中国式君主专制
C.启蒙思想家认识中国比较片面
D.中国文明领先当时欧洲各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都是因为有了它(国家法律),才能获得人类最为珍贵的东西:行为中的美德和对美德的爱。只有受过祖国的好处,才会得到幸福的婚姻”。这表明卢梭
A.强调浪漫主义的婚姻追求
B.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
C.赞赏封建时代的社会伦理
D.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遣世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具有超触性时代性、传承性和动力性的特征。

材料一 精卫顾炎武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木众鸟多,来燕去自成案。

注:该请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诗的内容取材于《山海经》,借精卫填海的故事来表达诗人的志向。“精卫”是诗人的化身,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担露。

材料二 这个人(伏尔春)生活的84年,处于君主制度的极点和大革命的明之间。他出生时,路易十四仍然在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大已经登基;他的播篮虽笼罩着伟大朝代的最后一终宝光,他的灵框是那个地狱般的世界的第一丝微亮”,“伏尔的名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维克多·雨果在伏尔逝世100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 这次受到表彰的改革先锋,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发挥了突出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坚持正确改革方向;他们冲破思想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国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奋斗在改革开放一线,引领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改革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幸献,作风优良,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赞誉。

——《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201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诗蕴含的人文精神内通,并简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尔泰的名宇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这句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先锋人物的共同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认为使公民国家共同体经久长存,必须确立“美德”的统治,确保每个公民真正成为祖国的公民,永不堕落为祖国的敌人;专制王朝国家,人民缺乏爱国美德。所谓“美德”,是指每个人的个别意志与公共意志的协调,在“公共性”的要求下,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美德的核心和本质即为公民的爱国思想,这种爱国思想本质上体现为对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及法律的热爱。通过儿童时代开始的公民和爱国者教育,把自己和祖国视为一体,把对祖国的热爱与热爱民主共和紧密联系起来。创立公民宗教,通过宗教的神圣性增进公民的爱国美德——神圣而崇高,使祖国成为公民崇拜的对象。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1900年,梁启超著《少年中国说》,指出:“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1902年,梁启超撰《论公德》,指出“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基本精神即“牺牲个人之私利,以保持团体之公益”。“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弱者,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为官者既然“受一群之委托而治事”,他就必须承担本身对于社会的义务,同时又要履行对于委托者的义务。号召进行“道德革命”,以爱群、爱国作为判别是非、善恶的最高道德准则,努力建设自由、平等、独立、利群为主要价值内容的“新道德”,铸造“新民”,挽救危亡,振兴中华。

——摘编自史义银《浅论梁启超的道德观》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美德观和梁启超公德观内容上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卢梭美德观和梁启超公德观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种观念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761年法国新教徒卡拉斯之子上吊自杀,狂热的警察和民众臆断“卡拉斯欲阻止儿子改信天主教”实施了谋杀,卡拉斯被判有罪,折磨至死。深感震惊的伏尔泰亲自调查事件和搜集证据,撰写并出版了《卡斯拉先生之死的原始文件》,震动欧洲,三年后该案平反。该事件
A.导致了法国宗教改革
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C.传播了平等法治理念
D.瓦解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2019-05-12更新 | 475次组卷 | 15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5月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天赋人权
D.人民革命权利
2019-04-21更新 | 857次组卷 | 10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 2018 届零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伏尔泰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是投向耶稣会和一切宗教迷信的一把利剑,因此中国就成为他猛烈地、不倦地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材料表明启蒙思想家
A.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更有适用性
B.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曲解中国文化
C.借助中华优秀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
D.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更深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这样解读:权力是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进行,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家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天赋人权
B.自由平等
C.三权分立
D.社会契约
2019-02-20更新 | 180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保温金卷(考前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