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孟德斯鸠指出:“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其核心观点是
A.政体自由与公民自由相矛盾
B.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均受法律制约
C.法律规定与公民权不可分割
D.法律规定的自由与事实不尽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坚信能够揭示自然的秘密,宇宙由自然而不是超自然的力量支配,是可以认识的。这说明启蒙运动的重要特点是
A.推崇理性
B.反对专制
C.崇尚自然
D.批判教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所谓公意,指全体订约人的公共人格,是他们的人身和意志的“道义共同体”,它是每一个成员作为整体的不可分的一部分。卢梭强调的“公意”是指
A.人非工具B.人民主权C.自由平等D.分权制衡
4 .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认为: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之间的契约,起源于社会契约,阅读下列材料:

在社会契约论看来,国家只不过是一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契约确立了作为统治者的政府和被统治者的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种契约的成文形式就是宪法…现代宪法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同时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现代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实际上是政府与人民之间订立的一项契约。因为一个合法的政治社会应基于人民的同意,这种同意应在人们为建立政府而达成的社会契约中反映出来。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社会契约的维度》


请回答: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契约精神与社会进步”这一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20—200字左右)
2020-09-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同样是从耶稣会教士那里获得关于中国的资料,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笔下的中国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这里,官府的意见从来具有法律的力量……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等

……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状况,指出其主张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一旦这项社会公约被违反,每一个人便又回到立约前的权利状态,恢复了生来就有的,但为了社会约定的自由而放弃的天然自由。……人因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天然的自由以及对于一切对其有诱惑力和其所期待的事物的无尽权利。人因社会契约所得到的,是公民自由,以及对其所占有的一切的所有权。

——《社会契约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卢梭的政治观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7 .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时(1517年)还是维登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学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社会思潮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 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和新艺术创造的要求,一种既能回顾寻根于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方法,又可以立基于世俗音乐的主调风格音乐,终于在1600年前后应运而生,在音乐舞台上出现了歌剧这一体裁。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歌剧的出现是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这一“时代潮流”对当时的文学、艺术、科学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列出这一时期在文学、美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代表人物(各举一例)。

材料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形成一种联合政体,其各项利权既协调配合,又相互制约的。

——孟德斯鸠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它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


(3)请回答:简要列举三位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政治思想主张。
2020-12-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伏尔泰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认为比之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统治形式,中国要幸运得多。在这里,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在伏尔泰看来,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伏尔泰的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这一主流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则将这一思想主流发展到高潮。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时代宣告结束,为民主、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创。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18、19世纪以来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60字左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世纪的法国社会崇思鄙行,揭示事物原理的“自由艺术”广受尊崇,将原理付诸实用的“机械艺术”则隐晦无闻。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描述农业耕作、运河御水、造纸印刷、丝绸织造等各门技艺的精美图版有600幅。狄德罗在此体现出的思想是
A.社会契约
B.民主共和
C.宽容博爱
D.理性平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