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康德对卢梭推崇备至,称之为“道德世界的牛顿”,认同其纯粹理性的追求之上还有人的尊严和权利。但伏尔泰却批评卢梭“教唆人类返回动物状态”。两人的不同评价源于卢梭(  )
A.反对君主专制B.强调三权分立
C.推崇君主立宪D.主张主权在民
2022-11-08更新 | 33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卢梭认为,普遍意志所作的决定,永远不可能是错的,因为普遍意志是以计算票数来决定的,因而永远是少数人持异议。对少数人实行强制,这种强制根本就不是强制,而是自由。这一主张
A.肯定了公共意志的约束性B.否定了天赋人权的理论
C.阐述了自由主义基本内涵D.论证了集体与个人关系
2020-02-10更新 | 469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思想家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一瞬间,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下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
A.道德意志至上B.社会契约建国
C.三权分立制衡D.推崇君主立宪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儒家的思想教化中,儒家不主张将主体与客体绝对割裂开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对教化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生动阐释。北宋学者张载之所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因为在儒家教化体系中,受教化者并不仅仅将自己放在被教育者的位置上,他们念兹在兹、穷尽毕生追求的,是与上古先贤一致的价值观。在教化过程中,既有"天人感应"、《四书章句集注》的成人标准教材问世,也有《三字经》《千字文》等影响深远的蒙学读物流传至今。儒家还将丧葬、祭祀、入学、嫁娶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加以制度化、礼仪化。

——摘编自刘华荣《儒家教化思想研究》

材料二   卢梭认为,自由是人最宝贵的本性。如若能始终如一地遵照大自然的指引,那么前进的方向就不会错误。只有在自然状态下,儿童在长大成人之前才应该是儿童形象。善良的人性是逐步发展的,在不同阶段,人们的认知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人生秩序当中,童年存在其特有的地位,所以成人便是成人,孩子便是孩子,不能混为一谈。要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积极参与法律的制定,一旦人们自愿地通过约定制定了法律,公民则会对共同约定的法律非常认可,全体公民将以自身的力量维护法律,人们将会更加友爱,并对自身的幸福、利益、安全充满热情。然后有法律意识培养出来的公民构建全社会的制度。

——摘编自李润琳《卢梭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教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卢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教化思想、卢梭教育思想影响的异同。
2021-02-20更新 | 31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人类因社会契约丧失的乃是自然的自由,以及对于自己所企图的和自己所能得到的一切东西的那种无限权利;而他所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以及对于自己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我们必须很好地区别只以个人的力量为界限的自然自由,与被公意所约束着的社会自由。”卢梭的这段话说明了
A.自然自由的内涵及其重要性B.自然自由的获取以社会自由丧失为代价
C.实现社会自由须推翻君主制D.社会契约强调有约束的而非完全的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B.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C.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D.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2018-11-16更新 | 416次组卷 | 5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依法治国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019-11-08更新 | 238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9 . 近代以来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受到广泛支持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10 . 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无知的平民阶层设计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便是出自伏尔泰的手笔。伏尔泰此举主要意在
A.借用牛顿学说推动思想解放
B.贬低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作用
C.推动文艺复兴运动走向高潮
D.启发平民探寻自然科学的奥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