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理性启蒙后人们重新找到的自由,并不是广义上的属人的自由而总是限定在一个团体内,法律就成为了自由背后的必然概念。”孟德斯鸠认为
A.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自由的本质是法律范围内的一种权利
C.法律违背了人的理性D.自由是指人在自然状态下的天赋权利
2 . 一位启蒙思想家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系统地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这位思想家是
A.洛克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比较分析“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原因,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对其进一步说明。
2021-12-04更新 | 235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实验部)
4 . 现代国家观念的形成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进入中世纪后,国家沦为上帝意志的体现……现代意义的国家观念,即把国家视为一种抽象的公共权力的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萌芽。马基雅维利将国家利益看作是政府行为合法性的源泉;君主可以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惜任何手段;手段要为目的服务,目的可以说明手段正当,国家可以依据“国家理由”行事。

——庞金友《近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逻辑与特点》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出……国家是人们自愿契约的结果,社会先于国家,高于国家,国家受社会的制约。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洛克和卢梭等人通过对自然状态的假说,主张凭天赋人权,经过订立契约而结成“市民社会”,从而赋予了社会前于或外于国家的身份或生命。这就意味着在自由主义思想家那里已经隐含了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某种认识,从而奠定了一种重要的市民社会理论架构。

——王建生《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流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现代国家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2)相比材料一,材料二中启蒙思想家的国家观有什么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之相关的思想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哪些主要因素推动了现代国家内涵不断丰富?
5 . 卢梭针对儿童提出不同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魁奈提出经济自由原则,伏尔泰倾向于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这反映了启蒙思想
A.满足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需求B.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C.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理论基础D.掀起自由主义思潮
6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的自由分为两种: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人类必然要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而自然自由在社会状态下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政治自由,政治自由的政治状态为人类最完美的状态。据此,卢梭意在说明
A.政治自由的内涵及其重要性B.人民主权利于实现政治自由
C.确立民主政治需推翻君主制D.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思想核心
2020-09-05更新 | 884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孟德斯鸠的政治理论后认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主张和中国西汉时期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有一致之处。如果小明的这一看法有其合理性,那么能够支撑其看法的主要论据是两种学说中都
A.主张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B.强调贵族的参政议政权力
C.主张及时施行“政教分离D.认可中央和地方适度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卢梭说:“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做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卢梭的这一主张
A.奠定了开明专制基础B.论证了分权的要义
C.彰显了人民主权思想D.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9 .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理论分别对中国和西方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培育了一批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重视与民休息的帝王,造就了许多体恤民情、敢于为民请命的贤臣良吏,孕育了众多敢于“为生民立命”、挺身为民众说话的思想家。许多统治者不仅宣扬民本论,还将其转化为实际政策。

民本主义理论高度适应了农业化推广、深化的文明趋势:以力农、重农为基调的生民利民主张和平均主义的经济原则,与法家的重农抑商观念相互呼应,推动定居农业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达到农业化时代的极致水平;序上下、齐万民的教民、化民略与法家的刑治主义相互整合,极大地充实了集权体制的人文理性与实用智慧,促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升华为农业文明时代最具制度张力与弹性的集权形态;重视民情民意的保民得民理念与墨家兼爱交利思想、法家富民强兵的耕战取向相互补充,形成了管理、凝聚广土众民相对有效的农业化治理模式,帮助历代王朝蓄积起古代世界极其强大的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摘编自刘慧娟《论中国的民本思想》等

材料二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壮大,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历史任务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给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洛克、潘恩、杰斐逊、卢梭等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并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民有、民享、民治”等基本思想。

西方的民主理论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为基础,讨论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阐明了人的自由、生命和财产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既不可转让,又不能剥夺;论证了人们通过契约建立国家的目的,主要是保护人们的自然权利,人民是国家的主权者,国家是保护人民自然权利的工具;为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防止专制制度出现,应当实行法治,建立分权制衡机制。

——摘编自吴巨平《略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理论的重大区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理论在精神实质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根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卢梭认为,人类想要生存,个体的力量是微薄的,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的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因此他主张“创建一种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人身和财产的结合形式”。据此可知,卢梭强调
A.中央集权政治具有其合理性B.建立共和国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C.创制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实现D.通过社会契约解决国家和个人关系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