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2 . 孟德斯鸠主张在民主政体中,立法权应归人民,因为“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每个人都被认为具有自由的精神,都应该由自己来统治自由,所以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由此可知,孟德斯鸠主张
A.应践行古代雅典政治的民主精神B.政治自由推动了立法权威的贯彻执行
C.立法权的集体享有符合自由精神D.国家应重视培养公民群体的参政素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说明伏尔泰
A.反对神学束缚,主张人性解放B.质疑教会权威,追求信仰自由
C.反抗专制制度,要求政治变革D.不满王权统治,推崇共和制度
2020-10-22更新 | 448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世纪的一位法国思想家指出:“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他的这段话(       
A.反映出人民主权的观点B.指出了天赋人权的依据
C.体现出绝对自由的精神D.强调了法律权威的地位
5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平等、自由等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在其小说《爱弥儿》中却认为:“妇女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众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看到被孩子们围着……为丈夫谋到幸福,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这样的情感更感人、更让人尊敬呢?”这表明
A.卢梭的思想矛盾缺乏革命性B.当时妇女政治地位相对较高
C.卢梭反对妇女的政治参与权D.家庭和社会都需要女性付出
2022-03-29更新 | 24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伏尔泰根据元杂剧改编的《中国孤儿》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宗教宽容、君主贤明的理想国度,而孟德斯鸠则在言语间从方方面面抨击中国的各种弊端。他们研究中国的共同目的是
A.促进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B.为各自的思想寻找依据和佐证
C.为建立民主共和制营造舆论D.探寻推翻法国君主统治的对策
7 . 牛顿关于物理原则合理性的著作说明,理性原则也可以指导人的行为和制度。在这种观念的激励下,17世纪和18世纪,欧美思想家们雄心勃勃地展开了一场寻找统治人类自然法则的运动。下列有关论述与人物匹配正确的是
①世界是一架结构复杂而又不失精巧、严密的机器——牛顿②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洛克③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增加金银收入——亚当·斯密④唯有理性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康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十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某校举办的一场东西方文化展览的一部分。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对君主制的猛烈抨击
B.都批判君主专制,主张推行民主
C.都是工业化浪潮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D.都促成本国爆发浩大的社会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卢梭认为,作为主权承担者的共同体即“集体的生命”,只能由它自己来代表自己,否则就出卖了自由,从而使自己受专制权力的任意支配;而出卖自由就等于出卖自己的生命,无论以任何代价抛弃生命和自由,都是既违反自然又违反理性的。此论
A.较准确地描述了英国政治模式B.旨在说明人民理应掌握国家权力
C.反映出卢梭高度重视个人自由D.成为“天赋人权”学说的逻辑起点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10 . 下表体现了欧洲儿童观的变化。这反映了
12世纪前后中世纪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的意愿。
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
17世纪以后父母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
18世纪卢梭提出“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并著有教育学著作《爱弥儿》。
A.人文精神的复苏和发展B.反对封建专制的共同追求
C.提倡科学成为时代潮流D.教育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
2021-02-05更新 | 367次组卷 | 7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一轮巩固卷5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