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族精神与古代希腊城邦精神(部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天行健,君主以自强不息——《周易》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秤平、斗满、尺足——晋商信条
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1)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多样性的视角,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
2021-02-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方人文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1)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对“人”的理解有何异同?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雅尔伯蒂(文艺复兴时期)


(2)亚尔伯蒂对“人”的理解比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有何进步之处?

“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分自然人的自由和公民的自由……(它)受限于一般意志。”“我们对自己制定的法律的服从才是真正的自由。”

——卢梭


(3)卢梭对“人”的理解与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相比较有何异同?
2020-11-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八中百万庄校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卷
3 .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从稚嫩逐渐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强大思想武器。结合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三幅图反映了14世纪以来欧洲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是指哪些历史事件?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图一作品的作者是谁?图一反映的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图二马丁·路德拉开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他否定教皇权威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4)图三人物代表作是什么?其著作中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2020-07-2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普通高中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4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始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近代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了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古希腊先哲的贡献,分析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成为西方人文精神源头的原因。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部分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及其作品

作品作者内容简介
《歌集》彼特拉克以热情的笔调褒扬了人的纯真的爱情
《论贪婪》波吉奥人生的目的就是赚取财富,而不是拯救灵魂:“每个人具有追求金钱的天生欲望”,即便教士也是如此
《论人的美德与尊严》
曼内蒂
“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上帝不仅赋予人以伟大的力量,而且赋予人以“伟大的本性”,并创造了这一世界交给人去统治与管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力,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他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前一样的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3)根据材料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
2020-05-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西欧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科学与理性的阳光照亮欧洲大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的这位哲学家是谁?简要评价他的思想。

材料一   根据中世纪(奥古斯丁)的观点,男人和女人不但无法凭借自身的努力去取得个人完善,甚至进行这种尝试都是错误的和有罪的。人类必须完全服从神的意志。……人文主义者则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和生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来达到个人的自我完善。因为个人有达到上述目标的能力。

——M.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上卷)


(2)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与中世纪基督教思想的不同。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3)启蒙思想家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提倡理性主义。简要归纳材料二中所体现的思想及学说,并举一例说明这一学说的运用。
6 . 思想的解放和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古代东西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还成为东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分别举例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张。

康有为

《社会契约论》

牛顿

《新青年》

伏尔泰

《十日谈》

但丁

《天体运行论》

彼特拉克

《狂人日记》

康德

胡适

哥白尼

《变法通议》


(2)阅读上表,从“近代西方思想解放”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示例:主题: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复苏关键词:但丁、彼特拉克、《十日谈》

添加:达·芬奇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是歌剧的发祥地,更是文艺复兴的重镇。


(3)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人类引入“信息化社会”。人们在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议论网络的意义和价值: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化正在导致人文精神的丧失,因此人们应该远离网络。


(4)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你对网络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2020-02-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实验香山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7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人与人之间本来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是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是人人可以享受的。“自从人们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量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2019-12-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西方文明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序号

思想家

思想主张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达·芬奇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1)材料一中①②两种思想有何共同之处,各体现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德国的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人类自我精神的每一次升华,都是与古典优秀文化相接触的过程,人类古典优秀文化就像大海边连着船只的缆绳,如果没有缆绳,船只将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泊。同样,如果我们同古典优秀文化失去了联系,人类也将漫无目的地前行。”

——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时代精神状况》


(2)概括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材料一中①②两种思想的关系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请予以说明。

材料三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材料四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伏尔泰

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卢梭《社会契约论》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4)根据材料四,概括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主张。结合所学,分别举例说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践行其主张的实践活动。
2019-11-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B卷)试题
9 . 启蒙运动中的两种“中国观”

不同看法伏尔泰孟德斯鸠
对政治“新帝雍正爱法律、重公益,超过父王。帝王之中无人比他更不遗余力地鼓励农事……雍正降旨,帝国各地处理重罪案件,未呈皇上本人亲览,不得对人犯处以极刑。颁布这一敕令理由有二。两者均与敕令同样可敬。其一为:不得视人命如草芥。其二为:君王对百姓须爱民如子。”(《路易十四时代》)“中国是一个以畏惧为原则的专制国家。在最初那些王朝统治时期,疆域没有现在那样辽阔,专制精神可能略为逊色。可是,如今已非昔日可比了。”(《论法的精神》)
对儒家思想孔子并不以神或弥赛亚自居,他“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宗教说辞)”。中国是最有道德的国家,中国实现了儒家以德治国的理想。中国“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中国的皇帝是掌握教权的君主,皇帝的意志便是法律,臣民的生死予夺全在于皇帝的一念之间。“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般精神”,“中国统治者就是因为严格遵守这种礼教而获得了成功”。


(1)阅读材料,比较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中国看法的不同之处。
(2)有观点认为,两人政治理念的差异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中国观。你同意吗?请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10 . 先进的思想此领着当时社会的进步。回答下列问题。

纪念“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邮票


(1)结合所学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历史地位。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位启蒙思想家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说明这些思想观点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某校举办“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展览,请你完成下表内容。
时间人物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初孙中山
20世纪20~40年代毛泽东
20世纪70~90年代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现代化建设

2019-08-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3年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