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拉图认为,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已,努力劳动。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国家观念。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原因。

材料二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

15、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

16、18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西方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嬗变》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发生了哪些演变?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些演变的原因及意义。

材料三

(漫画注解: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着座位上仅剩下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作为病人的英国手中拿着一把和医生一样的钳子。)

(3)材料三中图1到图2,是德国一步步摆脱“凡尔赛体系”的严格限制,把战争带给欧洲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过程?图3表明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怎样明显变化。

材料四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有必要寻求一条道路,它既能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安全需要,又能使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得以重建,经过这条道路,我们也将逐步地获得置身于世界各自由人民之中的平等地位。”

(4)据材料四,阿登纳当时寻求什么样的“道路“?

2018-05-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西欧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科学与理性的阳光照亮欧洲大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的这位哲学家是谁?简要评价他的思想。

材料一   根据中世纪(奥古斯丁)的观点,男人和女人不但无法凭借自身的努力去取得个人完善,甚至进行这种尝试都是错误的和有罪的。人类必须完全服从神的意志。……人文主义者则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和生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来达到个人的自我完善。因为个人有达到上述目标的能力。

——M.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上卷)


(2)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与中世纪基督教思想的不同。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3)启蒙思想家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提倡理性主义。简要归纳材料二中所体现的思想及学说,并举一例说明这一学说的运用。
3 . 关注人,重视对人的思考和研究,是贯穿西方思想史的一条主要线索。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观看漫画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展示了人性的美。下面的三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材料三   17、18世纪的法国兴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出现了许多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对“人”提出更理性的学说,其中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提到“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既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1)材料一漫画中的这位哲学家是什么派别的?他是谁?简要评价他的思想。
(2)材料二中,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哪幅绘画作品最能体现这一思想?你的依据是什么?
(3)归纳材料中孟德斯鸠的思想内容,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请列举另外两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名字和主张。

2019-02-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永济市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社会的历史如果从夏朝算起,到战国时期已近两千年……沉积和发展了两千多年后,内在的压力已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1)材料一中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重要意义。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1与图2所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

材料三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过程中,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2020-12-1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因为他相信。人只有依靠自知之明,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摘编自[美]理查德.·塔纳斯《西方思想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史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因而启蒙思想家所掀起的启蒙运动,使18世纪成为“哲学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光明的时代”“批判的时代”。

——摘编自李宏图《“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幸福观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幸福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幸福观的特点。
6 .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从稚嫩逐渐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强大思想武器。结合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三幅图反映了14世纪以来欧洲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是指哪些历史事件?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图一作品的作者是谁?图一反映的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图二马丁·路德拉开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他否定教皇权威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4)图三人物代表作是什么?其著作中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2020-07-2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普通高中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20-04-22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2原因类主观题
8 . 近代以来,对理性主义的不断弘扬与反思,促进人类社会走向和谐进步。阅读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因此,要在理性的引导下,要用理性来批判专制王权、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

——李宏图《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二   启蒙主义思想的理论对粉碎政治暴政的枷锁和削弱那些丧尽天良的教士特权起了促进作用。但同时,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也在日益增长。当这种文明与启蒙的潮流扩展到整个欧洲,带来了双重影响。同时又是道德的堕落与文明的丧失。

——摘编自刘玲《高中历史启蒙运动一课的教学探究》

材料三   在这种情况下,18世纪文明所开出的许多花朵必然走向它的反面,在下层社会中的被文明和理性所压抑的宗教情绪,那种个人的自由和情感在法国大革命后释放出来,并演变为19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

——陈锐《略论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本质》

材料四   如果没有爱的情感的基础,理性就不可能真正培养人。在社会生活中,情感与善良则引导我们去服务于公共利益,而理性则可能激励自私之心。卢梭对意志与情感的张扬,并不意味着否定理性。他信赖活泼而充盈的理性,反对的是那种把理性置于人性之上并反过来压制人性的观念。

——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明与启蒙的潮流”指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概括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双重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追求的价值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此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代表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理性与情感的关系?

9 . 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明清两代出现了具有反叛意识的早期启蒙思潮,如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并批判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的观点。


(1)简述明清“早期启蒙思潮”产生的背景。
(2)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的精神解放的过程。从下列图片中任选一幅,撰写说明词。(应包括历史时期、主要内容或思想、评价等方面)。

井冈山是红色旅游的著名景点。当地导游在讲解时说:”果果说上海把马克思主义接到中国,那么我们井冈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


(3)结合史实说明“并同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
2020-03-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1年高三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
10 . 思想文化的演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成都西汉文翁室授经讲学图

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而武帝却往往被指责为具有法家之风。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君主,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因此,他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培养未来官吏的国家教育体系,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易》《书》《诗经》《礼》和《春秋》)。

——(美)伊佩霞 《剑桥插图中国史》


(1)依据材料说明西汉“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十日谈》

《社会契约论》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伏尔泰

牛顿

但丁

柏拉图

彼特拉克

孟德斯鸠

《物种起源》

《理想国》

苏格拉底


(2)阅读上表,从“西方思想文化进步”的某个角度,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示例:

主题: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复苏

关键词:但丁、彼特拉克、《十日谈》

添加的关键词:达·芬奇

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这样集中地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在北京,1920年3月,由李大钊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在上海,陈独秀等于1920年5月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3)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中国思想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说明其历史影响。
2019-12-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9年高三春季会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