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程朱理学把“理”当成最高的本体,把宇宙实体和宇宙规律与儒家伦理的原则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上,“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虽然这个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有其很强的道德规范和指导功能,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所抑制的。因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所以,从理学到心学,宋明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内在的展开。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材料二   宋明理学曾在启蒙运动时期被广泛推崇。伏尔泰就曾指出,“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当然,伏尔泰为了达到反对宗教神学的目的,对中国文化和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赞美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就其结果而言,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极度赞美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倒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美】麦克尼尔《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推崇宋明理学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级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二   文艺复兴在各方面都创造了毫不逊色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就: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从古罗马万神庙而来,米开朗琪罗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更是将恢宏壮阔、庄严崇高发挥到无以复加。

——张卫、朱江《略论文艺复兴建筑的历史成因及历史地位》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摘编自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者学派的主要主张及其形成的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世纪”所倡导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皖南徽州地处偏僻,民风淳朴而廉劲,学风坚实而条理。梁启超曰:“皖南,故朱子产地也,自昔多学者。清初有歙县黄扶孟治文字学,专从发音上研究训诂;康熙中叶,宣城梅勿庵崛起,为历算学第一师;雍正间,集其成者为江慎修,蜕变而光大之者则戴东原。”乾隆立朝之初,强调“学问必有根柢,方为实学。治一经必深一经之蕴,以此发为文辞,自然醇正典雅。”随着四库馆的开设及《四库全书》的辑成,汉学考据之风渐甄极盛。而此时江南地区的乡野学术,也正上行下效,尊经复古,崇尚经术。可以说,“皖派”学术既是儒学本身内在发展的结果,更多的还是与朝廷的意识初步契合的结果。

——摘编自徐道彬《“皖派”:乾嘉汉学的主力》

材料二   百科全书派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学术团体之一,其法律思想不但促进了科学发展,而且对神学和宗教意识进行了有力批判,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武器。他们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为奋斗目标,以理性为革命旗帜,以无神论为理论武器,对封建国家的制度、伦理道德以及宗教神学进行了严厉批判和彻底否定。宪政、自然法、平等和自由等观念是百科全书派实行法治为中心的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主张人们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义务,公正是法律的核心,要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在制定法律时必须着眼于人民的利益。

——摘编自田喜清《百科全书派的法律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清朝中期“皖派”学术和法国百科全书派法律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清朝“皖派”学术与法国百科全书派法律思想所体现的文化主流思想,并分析二者对中西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
2021-07-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中国与18世纪的法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封建专制都盛极而衰,专制政治的弊害暴露无遗;思想界都非常活跃,大批的思想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有最激进的思想家黄宗羲,在法国则有卢梭。黄宗羲写过一本名著《明夷待访录》,此书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反专制的代表作;卢梭的《民约论》则成为西方前所未有的“人民主权”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立平《夕阳与曙光一<明夷待访录>与(民约论>之比较》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温州人宋恕首先发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启蒙价值,积极向友人推荐。1903年,梁启超明确指出黄宗羲为中国之卢梭。同年,时为革命派的刘师培,也著文论述了《明夷待访录》具有中国《民约》的精义。严复虽反对黄宗羲,但他在翻译中仍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先辈们探索民主中国化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为后人借鉴。

——摘编自方祖猷《再论黄宗羲学说在中国近代的启蒙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黄宗羲、卢梭政治.上的核心主张。指出“17世纪的中国与18世纪的法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夷待访录》的“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指出黄宗羲为中国之卢梭”的社会背景。
2021-02-0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文艺复兴开始,“再生”和新生的思想就作为一种纲领和追求,伴随出现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各个方面……“再生”这个概念所肯定和颂扬的东西,却恰恰是重新返回对古代、古典、希腊和罗马价值观的有计划研究。文艺复兴开始,文化的觉醒就首先表现在从艺术到文明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对人、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肯定。所以,从初始阶段起,作家和历史学家们最关心的题材就是人、人的世界和人们在世界上的活动……在这样的现实中人的历史、人的命运、人的形象和人的身体成为关注的中心。

——[意]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二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民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中“再生”概念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卢梭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 . 优秀的民族文化最初深耕于民族忧患意识,后来扩展为全人类的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在给腓德烈二世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恕我大胆地说,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感激你,因为你肯用心地以健全的哲学来造化一个注定生来担当指挥大任的人。只有在开头肯设法教导自己的国王才配称好国王,他们能分辨好人与坏人,喜爱真理,唾弃迫害与迷信。一个肯坚持这种看法的王子可能给他的国家带回‘黄金时代’……我期望阁下能一直保持您的个性,也期望别的君王能跟您一样。”到了普鲁士以后,伏尔泰发现这位哲学家国王并不像他自己标榜的那么开明,令他十分失望,最后从普鲁士逃回法国。

——摘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伏尔泰时代》

材料二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比较激进的,为了批判当时法国社会中的专制和不平等,他常将“自然状态”中的人与文明社会中的人进行对比,其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最为典型。卢梭认为,人类最初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过着一种没有私有观念的自由平等生活,因此他对“高尚的蒙昧人”推崇备至,通过与文明人对比的手法建构起一个比前人描述更为丰满的“高尚的蒙昧人”形象。他曾这样描述道:“漂泊于森林中的蒙昧人,没有农工业、没有语言、没有住所、没有战争、彼此间也没有任何联系,他对于同类既无所需求,也无加害意图,甚至也许从来不能辨认他同类中的任何人。”

——摘自刘文明、彭鹏《法国启蒙思想家对新世界原住民的想象和建构》

材料三   浪漫主义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浪漫主义的作家把想像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他们汲取了卢梭认为社会和物质的繁荣毁坏了人性的观点,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浪漫主义强调个性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单一价值,是推动民族主义出现的主要动力。

——摘自(美)唐纳德·卡根《西方的遗产》


(1)根据材料一,概述伏尔泰在腓特烈二世身上寄托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指出伏尔泰在启蒙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及其核心主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卢梭对“高尚的蒙昧人”推崇备至的重要原因,并列举相关史实论证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比较激进的”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阐明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并说明浪漫主义思潮中体现的人文精神。
2021-03-31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备作业)
7 . 法制建设和法治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649年,克伦威尔等下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查理一世的程序,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

审判查理一世的庭审节录:

国王查理一世:“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作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帝对我的托付:所以你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我无可奉告。”法官布拉德肖:“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因为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当然,先生,这一约束是相互的,你是他们忠实的君主,他们是你忠实的国民”。

——摘编自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材料三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引自1748年首次出版的法国某启蒙思想家代表著作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二铜表法》“保守”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使罗马人制定《万国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查理一世和布拉德肖的观念冲突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审判查理一世的背景,并指出上述审判对其后世法律发展产生的影响。
(3)写出材料三的作者和出处(著作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评价材料三所反映的主要学说。
8 .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兴起于欧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时候的欧洲正好处在工场手工业最发达的时候。经济一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就壮大了。愚昧是产生专制的唯一土壤,而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能够扫荡愚昧,也就能扫荡专制。……《社会契约论》一经发表,就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卢梭的观点有很激进的地方,他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自由之花要不断地用暴君的鲜血浇灌,才能长得茁壮”这种话,所以法国大革命时有些过火、过激的行为,就跟卢梭的这种宣传鼓动有很大的关系。

——《袁腾飞讲世界史》

材料二   孟德斯鸠把法视为事物内在规律的体现,完全抛开了神权和特权。他明确提出“一切存在都有它们的法”,上帝有上帝的法,物质世界有物质世界的法,人类也有自己的法,立法的基础就是人的理性。既然人类的法是人的理性的体现,那它的本质就应该是维护人的权利。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对人文精神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分析孟德斯鸠的法律主张及目的。
9 . 阅读材,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因为他相信。人只有依靠自知之明,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摘编自[美]理查德.·塔纳斯《西方思想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史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因而启蒙思想家所掀起的启蒙运动,使18世纪成为“哲学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光明的时代”“批判的时代”。

——摘编自李宏图《“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幸福观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幸福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幸福观的特点。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教人们照顾自己的心灵“认识你自己”,通过心灵去倾听神之声,去接照善的目的行事。他认为“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智慧知识就是美德”,“美德即知识”。他引导人们认识灵魂中固有的善德。苏格拉底的“善”所包客的美德,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对真知的追求,具有理论认识的价值。柏拉图以其理念论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哲学,促成西方哲学的理性倾向,形成了知识型哲学,体现着科学主义精神。

——摘编自肖雪《试论“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只有“好的法律”才能维护自由。但法律只能惩处“公开的罪行”,对那些“隐蔽的罪行”却无能为力,对此,“制裁之道,唯有宗教”。他认为,“最好的政府必须尽可能保护每个人的这个天然礼物——自由”;他希望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他喻之为“椰子”)作为一个典范在全世界“试种”和推行。他认为,真正的平等是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每个公民“对自由、对财产所有权、对受法律保护享有平等权利”。

——摘编自卢少鹏《历史视野下的启蒙——论伏尔泰的自由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特点,并简析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实践意义。
2022-03-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