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18世纪,法语阅读材料来源中有大量的盗版书和禁书。盗版书是对某种合法图书的盗印,它们构成了旧制度下书籍贸易的很大部分;禁书是指冒犯了现行的宗教或政治律条,或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的流行反映了18世纪的法国(       
A.印刷业遭到致命打击B.封建君主专制愈演愈烈
C.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D.严重缺乏产权保护意识
2 . 法国传统派精英一开始认为,启蒙哲人们是前一个世纪的唯物主义者,是自由思想家的平庸继承人。后来,在他们眼里,启蒙哲人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阴险,越来越政治化。据此可知,启蒙思想(       
A.影响力度逐渐得到提升B.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C.符合立宪政体发展需要D.呈现典型的反传统特色
3 . 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孔多塞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宪法的起草者,对概率情有独钟,曾发表数学专著《积分论》,用概率论研究选举投票等社会问题,提出著名的孔多塞陪审团定理。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普通法系得到丰富完善B.世界性法律体系走向了成熟
C.理性思维影响法学发展D.正式确立了西方陪审团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初,海地独立运动领导人杜桑·卢韦杜尔说:“我们已经取得了自由,我们黑奴世代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法国人企图从我们手中夺去我们的自由,我们宁可战死也决不能答应他们努力吧,自由属于我们!”材料可用于说明( )
A.海地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殖民地民主意识的觉醒
C.启蒙运动影响范围广泛D.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在法国时装市场上,原本华丽的宫廷服饰受到了抑制,代表贵族身份的浮华锦缎让位于展现民主和公民气息的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古希腊式样的长裙在法国各个阶层备受欢迎,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了冲击B.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已正式确立
C.帝制与共和斗争十分激烈D.工业革命增强了人们的自由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一定意义上,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理性霸权,是占支配地位的群体对其他群体(包括男性对女性)的霸权,故女权主义在继承理性遗产的同时也批判启蒙运动,女权主义与启蒙理性存在复杂的关系一挣脱与羁绊共存,材料表明启蒙运动
A.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B.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
C.存在严重的阶级局限性
D.成为西方建立霸权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7世纪,法国沙龙的谈话主题受传统贵族影响,主要集中在以文字游戏、朗诵诗歌和箴言为主的文学领域;18世纪,沙龙谈话大到国内外战争,小到社会趣闻,政治、宗教、伦理、文化无所不包。这表明
A.民众民主意识增强B.古典文化孕育思想解放
C.贵族阶层日趋没落D.法国思想解放不断深入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法国启蒙学者关注公民教育,认为专制国家的教育只是“培养好奴隶”,不会造就出真正的人。公民教育应由民主国家设立机构来领导与管理,以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与掌控。狄德罗认为优良的自然素质绝非贵族所独有,“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屋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只因在恶劣的社会制度下,民众的子女得不到合理的教育,其中的天才被埋没。在当时法国“优秀的爱国者”和“始终正直的公民”极为稀少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卢梭要求儿童多了解祖国,他认为只有掌握包括数学、文学等科学知识,方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构想为推动臣民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

——摘编自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临时约法》首次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础。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德国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朱元善于1916年提出,“教育之方针自当以新国家之本质为主眼,而置重于共和立宪国民之养成”,“非实施公民教育不可”。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使公民教育范围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


(1)根据据材料一,指出启蒙思想家关于法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构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公民教育的历史启示。
2022-03-26更新 | 481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区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中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表3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对于“中国人和中国文明”的认识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3
时期与人物认识
16世纪初,葡萄牙学者佩雷斯根据早期西方航海家和商人的记载,完成了《东方概要》书稿。中国人是白人,不留胡子,眼睛细小,稀疏的头发很长。他们右手拿两根筷子,左手把碗拿到嘴边,用筷子往嘴里送饭。中国人是基督徒,什么食物都吃。
17世纪末到中国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李明出版了《中国近事报道》书信集。中国人差不多是白色的,南方有些人是黑的,眼睛狭长、扁鼻、少须。“在欧洲以外的其他国家中,只有他们和西方一致,他们发明了纸、印刷、火药、精瓷及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应当被视为优于其他民族”。
18世纪末来华英国人巴龙的《中国游记》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做了描述。中国人高颧骨、尖下巴、剃掉部分头发,头颅像个圆锥体,是大自然的“畸人种”。肤色属于“褐色”。语言原始面难懂。中国文明是低等文明,中国人是低等民族。

——摘编自张先清《16-18世纪欧洲社会关于“中国人”的种族话语》

任选一个时期,谈谈你对欧洲人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明”认识的理解。(要求:认识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根据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照此方法,图中两处空白应填
A.东印度公司、重商主义B.庄园经济、文艺复兴.
C.工场手工业、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自由主义
2021-07-08更新 | 429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