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入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2020-11-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文化需要交流互鉴,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可以说是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哲学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是如何利用中国形象批判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0-11-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一中、射阳中学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选修)
3 . 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运动有着复杂的思想关联。阅读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被后人称为“理性的世纪”,这个时代如此信奉理智的思维,整个世纪都弥漫着关于理性的统一和不变特性的思想。……启蒙运动教会了人们思想的独立,不再受宗教势力的摆布和王权对他们的思想奴役,但是却让自己成为了新的宗教。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只会让人们从一个迷信转移到另一个迷信上,无法真正解放人的心灵。而启蒙思想家弘扬的批判怀疑的精神,则会使人类社会的情感联系变得虚弱,更容易让社会中的人陷入信念迷失的危机。

——代志卿《从“社会人”到“自然人”:卢梭<爱弥尔>对理性崇拜的反思》

材料二   在18世纪,德国却始终是一个地域概念,由300个王公和1200个领主统治着……战争又使德国分崩离析。随着拿破仑的进军,德国人看到他们的王公贵族们纷纷匍匐于拿破仑的脚下,这更激起了整个民族的自卑屈辱心理。于是,“一个对法国制度抱有敌对情绪,而竭力在文艺和生活上颂扬一切德意志国粹的派别,必然会适逢良机地兴盛起来。”……德国浪漫主义无疑有反叛启蒙运动的一方面,更有延续启蒙的基本观念,解决启蒙运动的危机,实现启蒙理想的一方面。

——黄学胜《德国浪漫主义与启蒙之间思想关联初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7世纪是“理性的世纪”的理解。
(2)据材料一、二,分析德国浪漫主义兴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文学对启蒙运动的“反叛”和“延续”。
2021-02-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材料二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5 . 追求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治天下犹曳(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孟德斯鸠的目的是,不让人民占上风,出现一个平民政治的国家,不让君主独揽大权,出现一个专制国家。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在限制君权方面的主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主张实行的政体名称,为了避免“出现一个专制国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政治学说?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的原因。

6 . 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鸡、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依据材料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3)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四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所说“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的依据。
(2)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3)根据材料三,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4)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思想领域内反封建方式的变化及导致此变化的经济和文化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马可·波罗的中国行之后,一个极为正面的中国形象在欧洲流传长达五个多世纪。这一趋势在17~18世纪通过天主教传道使团得以强化。不同于由世袭贵族及教士把持的欧洲,这个国家不论出身而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现实给天主教传教士们留下深刻印象。中国皇帝对他们而言就像一个开明君主——哲人王,并通过文官系统来保障一个和谐、文明且不穷兵黩武的天下。以至于伏尔泰与莱布尼茨等欧洲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将中国作为正面的外来形象用来批判由教士与世袭贵族把持的欧洲教廷。

18世纪末,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开始急剧恶化。对比共和体制诞生的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工业革命,中国不仅被认为是无可救药地落后,而且毫无发展能力。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后,中国形象重新走向正面。鉴于欧洲文明的集体自杀,他们从中国引入充满神秘色彩的“道”,以拯救受自身文明进程所羁绊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深受朝鲜战争及东西冷战的影响,中国形象再次开始走下坡路。

可进一步断言,人们眼中的中国形象实际上很少是为了说明中国,而是用来满足有关自身民族的存亡、恐惧以及自身政治需要。这正印证了犹太人的一句名言: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只看到我们“自己”。

——摘编自(德国)卜松山《发现中国:传统与现代》


(1)依据材料,概括17~18世纪以来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化,并分别指出每阶段变化的原因。
(2)结合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化,你如何理解“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只看到我们‘自己’”这句话。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类技术在总技术中的比较(%)


注:“大一统”指管理地域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需要仰仗的发达的通讯技术、强大的军事技术、体现皇权威严的皇宫建筑技术等等,这些与大一统国家密不可分的技术统称为“大一统”技术。

——据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材料二 中世纪时期,早期基督教神学坚决拒绝科学,在此期间,一些东方民族扛起了被大多数西欧人遗弃了的科学大旗。最初的贡献是波斯人,他们的文化中心荣迪沙帕尔在

5-7世纪负有盛名:人们在这里翻译了许多希腊书籍,使得希腊哲学和印度、叙利亚、波斯的哲学得到初步融合。及至阿拉伯人征服中东和大片地中海地区、建立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保存和传递薪火的工作则主要由他们承担起来。近代科学的出现,既有对希腊理性科学的继承,也产生出全新的东西。有两个人物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个是培根,一个是笛卡尔。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强调近代科学必须用来增进人类的物质财富。笛卡尔的名言叫“我思固我在”,指出了现代人类精神的基本诉求。

——摘编自高毅《科学革命与科学思维传统的确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技术发展的特点。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科学思维形成的原因,并说明这种近代西方科学思维的影响。
2019-11-02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19年高三上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19年上半年,习近平主席先后五次出访欧洲,拓展关系网络,收获更多认可。16世纪以来,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中国这个词儿,对启蒙运动的精英来说,是一种力量,是“旧秩序的卫道士和蔑视者之间的赌注”。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材料二   尽管“红色中国”也曾随着斯诺、史沫特莱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和冷战,却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成为恐怖和邪恶的象征。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国让西方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中国经济会突飞猛进?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姚明那样球打得像NBA球员一样好的明星?中国会不会把全球的石油用光?这当中有好奇、羡慕,也夹杂着猜疑与不安,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不像中有相似,相似中有不像,西方人再也无法用非好即坏的标尺或简单的符号来看待中国了。

——摘编自《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陋不堪》


(1)材料一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有何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的角度分析其看法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分析,让西方看中国的眼光变化的原因。两则材料中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变化对我们当前有何启示?
2020-07-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