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欧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和英国资产革命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摘编自劳埃德·斯宾塞《启蒙运动》

材料二   1718世纪,世界历史继承前一时期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在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权开辟了道路。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了新兴的美国,逐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摘编自钱进《资产阶级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及其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类型和典型国家,并简要评价资产阶级代议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大规模的西传入欧,始于耶稣会士来华之后,以16世纪为开端到17、18世纪进入鼎盛时期,这为启蒙思想家们提供了一定的精神食粮。他们认为孔子说的“‘天’与‘天道’并无什么奥妙之处,所谓‘天’就是‘自然’,所谓‘天道’就是‘自然的道理’”……“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据此,他们反对所谓神的“启示”,猛烈攻击天主教会的虚伪,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末清初的一批思想家,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重拾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精蕴,一致把矛头指向君主专制制度,猛烈批判“凡帝王者,皆贼也”。这种“喻君为贼”论,与孟子斥暴君为“独夫”“民贼”如出一辙。同时,他们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地批判。他们认为“人欲”不能扼杀,“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负”。这种重视人们的正当的利益要求,正是先秦儒家中“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的“制民之产”思想和“性也,天之就也”思想的重新焕发。

材料二 自17世纪初始,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哲学家“用客观和理智的态度来解释自然,社会和人事,以理智的分析代替盲目的信仰”。与此同时,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先导,在洲掀起工业化运动,工商业与海外贸易发展强劲,中产阶级等新兴阶层力量迅猛增加……欧洲正处于历史的转折时期。反观同时期的中国,天崩地裂的明清替代,实质上仅是封建王朝的更迭。总之,社会经济、政治并未发生根本的或可预期的变化,因而,否定旧传统的新思想尚无其生长的沃土,少数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主张,尚缺乏鲜活的社会环境来接纳。——以上材料 均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欧洲和中国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不同之处。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批判出现的相似社会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7、18世纪欧洲和中国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进行批判产生影响迥异的历史原因。
2019-11-1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与欧洲产生此种差异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3)分析这种“大破大立”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