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伏尔泰说:“在道德方面,显而易见,承认一位上帝比不承认好得多。有一位神明来惩罚人世法律所不能制裁的罪恶倒也的确是有益人群的事。”据此可知,伏尔泰
A.强调了宗教的社会必要性
B.已成为基督教忠实的拥护者
C.坚持倡导“天赋人权”原则
D.继承了路德“因信称义”思想
2 .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这足以说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3 . 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儒学推崇至极。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他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是因为
A.儒家思想宽容B.中国政治制度体现了开明君主专制
C.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和谐D.利用中国儒学文化批判西欧社会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5 .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卢梭的认识反映出
A.他对理性主义的否定
B.他与伏尔泰没有思想共性
C.资本主义文明的危机
D.启蒙思想内涵进一步深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伏尔泰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认为比之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统治形式,中国要幸运得多。在这里,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在伏尔泰看来,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伏尔泰的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7 . 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这说明伏尔泰
A.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B.没有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C.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D.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019-06-12更新 | 73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6-2017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8 . 对于伏尔泰和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在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的时候,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对卢梭而言主要是针对
A.三权分立B.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人民主权D.人是万物的尺度
9 . 1776年以来,《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就一直在全世界被人们所传诵,它开宗明义指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
C.天赋人权学说D.三权分立学说
2017-12-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