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觉得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科学都相对具有“官办”性质。...天文学家“只不过是皇帝的文职公仆而已。...文化更低、更下一层的技师和工匠也无疑同样具有这种官僚性质”。

----李约瑟《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就很发达,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农学和农业技术知识得到了丰富的积累。专业....内容十分丰富。一些与手工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学科,像力学、物理学等都不像与农业关系密切的一些学科那样发达,也不成体系。

----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

材料二     改革开放开启了科学的春天。...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再创佳绩。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为稳增长保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201918日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及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主要原因及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中国四种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文明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摘编自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倡导“个人主义”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四种发明的传入流播”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发展角度谈谈你对人类不同文明交流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有感于医方本草卷怢浩繁,忽遇急症求检国难的情况,删载繁重。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孙思邈指出:医生应恪守医德、坚定专业思想,不要以贫富易志改性。北宋期间,947年,宋太祖亲为《开宝重定本草》作序,宋仁宗嘉祐六年编写《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专门设立了“收卖药材所”,并设立药官鉴验药材的优劣真假,严禁将不良的药物制成熟药。实行药物销售的国家专营政策。百姓不能及时买到药物,耽误病情,则杖责一百。南宋宋孝宗隆兴二年,两淮瘟疫流行,朝廷急令和药剂局制赈灾药四万帖,派使臣遍诣两淮州县乡村散给。京城官药局的五个门市年上交四十万缗,占国家财政收入的0.67%。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欧洲医学活动的中心移到荷兰的菜顿。西尔维斯在那里牢固确立了临床传统。伯尔哈韦在这里发展了临床方法,他对病人进行富有同情心的治疗,真诚渴求从自己观察来理解疾病,他激发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影响了18世纪医学的发展。18世纪末,马修·贝利撰著了一部专门图解人体病理变化的著作——《病理解制学图谱》。贝利写道:“人体各个部分的自然结构都已得到了十分细致的研究,因此,解制学可以说已达到了高度完善。但是,我们关于疾病引起的结构变化的知识却仍然很不完善。”19世纪早期,病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在英国扎下根来。在这欧洲处于动乱的时期中,英国引导着理智进步。

——摘编自亚·沃尔夫《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医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医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医学发展对今天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统治者自称“天子”,他从天那里接受统治人民的“天命”。告诉人们季节的天文历法成为天命的象征,因此制定历法和颁布历法成为帝王政治的首要任务,所谓“现象授时”。同时这也是帝王的特权,对此帝王统治者们都要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改变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味。改历就不仅是专业的天文学问题,而且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除了历法以外,占星术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对应宇宙论中重要一环。在天人对应的体系中,各种天文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汉代的董仲舒把这一理论发挥到极致,提出“天人相与之际”的灾异谴告学说,使占星术也成为国家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摘编自孙小淳《天文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牛顿生活在欧洲社会大变革的时代。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造成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启蒙,带来了欧洲精神文化的空前繁荣,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并蓬勃成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蓬勃展开…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启迪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无穷智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国家政治之间关系,分析“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在天文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天文学对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
2019-05-16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广西北海市2018年春季学期高二下学期文科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三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但是他也指出:“欧洲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其相似的现代科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四大发明是如何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的。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导致中国在16世纪后科技发展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历史原因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过“中学西传”为主到“西学东渐”为主再到如今东西文化双向交流频繁的演变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所说“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进程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或态度的不同。
(3)概括指出材料三体现的三种基本主张。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世界文明方面的突出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使与生产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有了较大进步,也出现了一批科技人物,如徐光启通过虚心向利玛窦学习而将西方科学、宗教、哲学引进传统文化急需补足的中国。这种工作的开创性及其深远影响,使得利徐两人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孙尚扬《利玛窦与徐光启》
材料二
关于西方制造火器的技术,当时有一部带有保密性的书叫作《火攻奇器图说》,此书来历已不清楚了。明末清初,由于军事上的需要,汤若望和南怀仁都奉命设计铸造过铳炮。明末铸造有1,200斤重和几百斤重的火炮,但数量都不多。崇祯十六年(1643年)完成的著作有汤若望口授、焦勖笔录的《火攻挈要》,内容包括各式火炮的铸造法、运用法、安里以及子弹和地雷的制造等。清初南怀仁编译的《神武图说》,叙述了铳炮的原理并有附图。此后,我国没有在这方面进行认真地研究和提高。
——《西方科技的传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与利玛窦交往时的中国现状,并谈谈二者思想交流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科技没有得到发展的原因。
2017-02-17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西区河池市示范高中课改联盟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