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僧一行(公元683727年),唐代杰出的天文、历法、数学家和佛学家。原名张遂,从小“博览经书,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为了精研数学和天文,长途跋涉,到浙江的天台山和湖北当阳玉泉山求师问教,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和数学知识。唐玄宗时,受命为皇帝顾问,“考前代诸家,改撰新历”,主持改历。僧一行在全国的13个地点测量了北极高度和冬至夏至日、春分秋分日的日影长度;发起并主持四海测验,实地测量子午线长度,是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的实测;编制了《大衍历》,该书不仅验证自古以来“日影千里差一寸”说法;还涉及计算南北昼夜时刻长度的变化,推算南北距离对日食、月食的影响等与制订历法相关的问题。僧一行所重视的实际观测的研究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在他之后,实际观测成为历代天文学家从事学术研究时采用的基本方法。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说明僧一行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僧一行进行学术研究所体现出的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印刷书的诞生中世纪欧洲的书籍是写在羊皮纸上的手抄书稀少而且昂贵不能满足当时人们的需要。8世纪之后造纸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文艺复兴前期人们对读物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极大地剌激了印刷术的发展。1448年德国金匠谷登堡首次把多个领域的发明结合在一起发明了包括印刷机、油墨、金属活字在内的一整套印刷术。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催生了新一代的书籍印刷书的诞生。到了1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大批、廉价的印刷书生产出来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西欧的基础教育、识字卒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摘编自谷登堡印刷术对欧洲文化传播的影响》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近代西欧印刷书的诞生为例说明“技术进步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30卷,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达到的辉煌成就,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和工程技术等广泛的领域,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沈括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发展科学技术中的作用。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中留下了一则有关宋英宗年间陨石的详细记载,记载中除了观察到陨石是流星体坠落地面的的残余部分,还注意到陨石的成分,“色如铁,重亦如之”。是年(治平元年)当公元1064年,比西方人到1803年才对陨石有真确认识要早了七百余年。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重要的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022-01-12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知道,在公元第一千纪期间,技术和发明主要是从东方传到西方的。直到17.18世纪,这个进程才倒转过来。我们已经看到戴震对数学和科学事业的兴趣,但还可以补充说,根据戴震的弟子凌廷堪(1757~1809年)撰写的《戴东原事状》的说法,正是戴震广泛地推荐一种阿基米德螺旋式水车作为汲水装置。在古典的中国技术中,螺旋原理是不为人所知的, .但现已见于“西人龙尾车法”中,戴震也写了一篇短文《赢族车记》讨论这一问题。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艾萨克.牛顿爵士(1642~1727)以开普勒、伽利略和笛卡尔的思想为基础,再加上他自己超凡的发现,实现了科学革命的大胆综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是科学原理的第一次综......与科学发展道路.上的前辈们不同,牛顿变得非常富有,并成为他那个时代的英雄。1680年,他代表剑桥大学(他在那里任职教授)被选入议会,成为皇家铸币厂的总管,并被国王封为爵士。

——摘编自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经典力学能够出现的原因,指出技术发明对英国的影响。
2020-11-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进行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排版是很费工费时的,只有印大量书籍时才能体现出其优越性。在雕版和活字两种印刷方式并存的发展过程中,古人更偏向于旧的、传统的印刷方式。古人对活字印刷的优势虽说不是视而不见,但终究不愿费心费力去钻研、去创新。再加上封建社会等级地位森严,能够读书识字的只是一些封建贵族及其子弟,广大劳动人民基本上处于文盲状态,对书籍的需求量少。……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大都不太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视为雕虫小技,这就使活字印刷术的普及和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摘编自张松顷《论活字印刷术之未成为我国古代图书制作方式主流的原因》等

材料二   晚清是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变革与转型时期,呈现出与古代出版截然不同的新面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印刷术陆续传入国内,中国的印刷技术因此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图书出版业的印刷生产力。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编辑和发行从印刷中分离了出来,出版机构的部门设置也开始按照编辑、印制、发行流程,逐渐走向细化。晚清以前,历代政府均缺乏对出版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进入晚清以后,随着西方出版观念的传入和新式出版业的迅速发展,清政府迫于形势,开始制定颁布一系列专业法规,政府的出版管理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与中国的传统出版事业不同,身处变革之中的出版业以“救亡图存”“与时俱进”为第一要义,为晚清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深刻地影响了晚清社会的发展进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肖东发等《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和发展受到限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中国出版印刷业展现的“新面貌”,并说明这一时期的书籍印刷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中国四种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文明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摘编自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倡导“个人主义”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四种发明的传入流播”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发展角度谈谈你对人类不同文明交流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医作为传承千年的“岐黄之术”,自古以来就备受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青睐。两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首开古代丝绸之路,医药的互换与医术的切磋涵盖在汉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之中。隋唐时期,中医相继传入了印度、阿拉伯、阿富汗和越南等国家,中医也成为日本和朝鲜遣唐使学习的重要内容。宋元时期,阿拉伯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中草药传至亚欧非地区。明代时期郑和下西洋,带去了中医药,传播了中医药文化。明清时期,西方学者将许多中医典籍翻译成了英语、法语等语言,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摘编自王锦《“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

材料二   1840年以后,兼容了儒释道等各家之精华的中医学不可避免地被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捆绑在了一起,一度被推向风口浪尖,而西洋医学的输入直接影响到了中医学的生存。也正是从那时起,有人企图走“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的发展之路,力图用西说证明中西原理相通,更有民族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医、主张全盘西化。中医药遭遇了发展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但中医并没有消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日益为国人所重视。

——摘编自刘国伟《中医在五个典型历史时期的海外传播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医药海外传播的方式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医学遭遇生存危机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宋朝编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传播医药文化。仁宗时,两次集中校刊医书。1026年编辑出版了王唯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在汴京刻石。978年,王怀隐主编《太平圣惠方》一百卷,按1792种症状,收集16834份处方,分1670门类编排,在992年和1088年先后出版。太宗雍熙年间,贾黄中等人编辑《神医普救方》达一千卷之多。徽宗时,曹孝忠主编《圣济总录》二百卷,收录药方二万多个,已雕板而不及付印,北宋亡。全军占领汴京时取走书板,后在金、元刊刻。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金时期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3)我们应如何认识宋金时期的医学?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

材料一   奇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西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筒、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筒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初、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嘀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宇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宇符号多、语言迨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导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

——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四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分析中国的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3)围绕材料四,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9-03-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鹿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秋季学期第一次统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