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夏历与殷历、周历、秦历的不同之处,主要就在于以哪个月为正(作为一年之始)。夏历用的自然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与今汉历即农历正月相同)。这(     
A.适应了农业发展需要B.适应了神权政治需要
C.说明了夏朝历法落后D.证实夏朝是国家形态
2023-11-06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中学、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呈贡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宋代,医生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士大夫奉行“医相同尊,治人犹如治国”的主张;范仲淹青年时代便树立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人生志向;“名医进士”许叔微在习儒的同时也精研医学,亲自上门为百姓诊治,“不以贫贱,家至户到,察脉观色,给药付之”,经他治疗者,十有八九得以存活。这体现了宋代医生从业(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D.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3 . 黄道婆,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婆家虐待而逃亡崖州,期间学习黎族棉纺织技艺。约40年后重返故乡,改进并推广棉纺技术。然官修史籍不见其名,仅载于元陶宗仪《辍耕录》王逢《梧溪集》、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等。这反映出(       
A.理学思想掌控意识形态B.海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
C.传统农学注重经验总结D.蒙元政权排斥农耕文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说文解字》记载,最早的纸是用蚕丝制造的。蚕丝原料昂贵,产量有限,仅供宫廷内使用。东汉时期,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完成了纸原料的开拓和技术的创新,纸的成本降低了,因而很快地推广起来。西晋时期,纸原料还扩大到用藤造纸。随着产量的增多,纸逐步普及。

——摘编自孙顺华《中国文字载体的演变及其规律》

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摘编自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戏曲和小说等通俗文学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潮流,如《牡丹亭》《明珠记》《金瓶梅》《西游记》《隋唐志传》等,许多文人如汤显祖、叶宪祖、冯梦龙都参与了创作编选,很多戏曲和通俗小说的原型人物在民间受到社会各界追捧,成书之后备受欢迎,这是明代刻书业兴盛的重要原因。刻印戏曲小说的书商和坊肆相继出现,有的甚至自编、自选、自刻、自销,如湖州臧懋循等,一时间各地书坊林立,私家刻书之风盛行,所刻书籍的数量和出书速度都超越了前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纸原料的演变和纸逐步普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印刷业兴盛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每个时代各有其灿烂的文化,多姿多彩。下表朝代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朝代成就
春秋战国《老子》《诗经》
两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九章算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帝内经》《齐民要术》
隋唐时期《唐本草》、雕版印刷的佛经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苏轼曾写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基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这反映了(       
A.雕版印刷术日渐普及B.科举制度逐渐衰落
C.活字印刷术得到推广D.儒学地位有所下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2022-07-14更新 | 2923次组卷 | 37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唐朝孙思邈认为:“若有疾恶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善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反映了古代中医学
A.以人为本B.辩证施治C.药食同源D.标本兼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沈括曾这样评价活字印刷:“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下列哪本木活字印刷的书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A.唐代《金刚经》B.元代《旌德县志》
C.宋代《武经总要》D.清代《古今图书集成》
10 .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022-04-03更新 | 431次组卷 | 142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