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印章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秦汉,玺印盛行,汉印引领中国数千年来的篆刻艺术。发展到明代,我国古代的印章技术达到了顶峰。其中一项重大突破是印章不再只限于官印,私印也突起并盛行,同时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有些名家开始撰写书籍使其篆刻方法流传于后人。在中国古代,印章的功用是多方面的。印章是皇帝与臣下、官员之间传递公文的有效凭证。印章代表封建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不同的身份所用的印玺样式、规格、钮状均不同,不能滥用、此外,印章还用来标识财物,作为辨别所收物品质量优良、数量多寡,还可用于祈福、祈祥,也可以作为每个人身份的识别卡。

——摘编自张亚杰《我国古代印章及其社会功用简述》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社团逐渐兴起。1904年,西泠印社在杭州成立。此后,以印学、篆刻、金石为研究对象的印社逐渐发展壮大起来。1913年,西冷印社对印社的宗旨、社员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活动经费、入社条件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西泠印社"集合当时一流水平的印人群体,加以经常欢聚的研究探讨",甚至还以团体形式与国内外进行印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的交流,承担起全国乃至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职能。

——摘编自卢雨《西泠印社与中国印文化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印章文化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印章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综上,说明印章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二十四节气]

根据自然季节循环的节律,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逐渐形成了以物候、气象、天文等自然现象为标识划分农耕周期、安排农事劳作的二十四节气。

【资料夹】

《夏小正》记载:正月,启蛰(立春);雁北乡;鱼陟负冰;田鼠出;梅、杏、杝桃则华。

商代卜辞里有分至日的完整记录,并以“析”“彝”指春分和秋分,意思是昼夜平分,又以“因”“九”指夏至和冬至,意思是白昼极长和极短。

战国后期成书的《礼记·月令》中有八个节气的名称:(立)春、日夜分、立夏、日长至、立秋、日夜分、立冬、日短至。

汉武帝在位时颁行《太初历》,将一回归年平分为“二十四节气”。

汉代是节气风俗文化成熟的重要时期,沿袭了先秦的阴阳五行学说思想和刑德观念,朝廷以春庆、夏赏、秋罚、冬刑来对应天道信仰,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也依照一年四季时令的阴阳流转规律来安排,形成了各具节气时令特色的民俗活动。

唐代高僧一行发明了“复矩”测量仪,能准确测出冬至日、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四天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和漏刻昼夜分差。

北宋科学家沈括制订了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

明代崇祯年间,精通天文的徐光启联合汤若望用“定气法”划分节气,成为最符合天象的计时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的中国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引进西欧农业模式,加入了许多工业化要素,诸如化肥、农药与机械。但是,生态系统退化明显,建设生态保育型农业的任务却更加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传承“二十四节气”背后所包含的理念。

——整理自徐旺生《“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等


(1)在上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概述“二十四节气”形成发展的过程。
(2)根据资料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医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形成。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方法寻找病因,使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治疗,通过阴阳调和使病人恢复健康。《黄帝内经》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国时期,华佗以“麻醉散”和外科手术闻名天下。唐代孙思邈创立辩证治疗法。明清时期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著成《本草纲目》。文艺复兴以后,西医冲破教会的束缚,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通过嗅诊、听诊、叩诊、触诊、视诊等方法对病人进行诊断。16世纪维萨里建立了人体解剖学,17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18世纪莫干尼创立病理解剖学,19世纪微尔啸建立细胞病理学。

--摘编自魏嘉琪《从中西医比较看中医的文化特质》

材料二   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废止中医案。有人提出“废止中医案”的理由是:中医理论皆属荒唐怪诞;中医脉法出于纬候之学,自欺欺人;中医无能预防疫疬;中医病原学说阻遏科学化。

--奚霞《民国时期中医废立之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医差异。
(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力挺中医”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旉是一位云游于江苏一带自耕自足的道教学者。他严厉批评了当时士大夫耻以农学的行为,指出:“士大夫每以耕桑之事为细民之业,孔门所不学”。他的《农书》“成于绍兴十九年”,他说“是书也,非苟知之,盖尝允蹈之,确乎能其事,乃著其说以示人”。这是我国最早对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传统农业知识与技术总结和概括的农业著作,其中也夹杂着一些道教神秘主义的内容,如“祈祷巫祝”等。

——摘编自贺耀敏《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材料二   宋元农学四大农书之中元有其三。《农桑辑要》是元政府“大司农司”组织人力遍求古今农书编写的。王祯编写的《王祯农书》由“元帝刻行”,综合黄河流域旱地耕作和南方水田耕作的生产实践和技术经验写成,并“屡屡提到南北操作方法的异同”。维吾尔族人鲁明善在任职太平路总管时,编写了《农桑衣食撮要》,该书包含有西北少数民族的一些农事活动情况。

——摘编自杜石然《论元代科学技术和元代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旉撰成《农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与陈旉《农书》相比,指出元代农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有利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近现代西医的传入,中国医学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的成就

中国近现代医学发展的成就

战国时期的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清代,西方的解剖学、药物学等与治疗方法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奠定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我国开设医院,开办医学校,促进了西医在我国的传播、发展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完成《伤寒杂病论》,为我国临床医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唐本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国家药典,较为系统地总结唐朝以前药物学成就1980年,卫生部明确指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都要大力发展,推动医学科学现代化”
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的药物著作,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和中医药成果迄今获得的最高奖项

——摘编自徐江雁《中国医学史》


上表为中国医药学发展史大事简表。请围绕上述材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2-04-01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先中世纪欧洲的主要书写材料是价格昂贵的羊皮纸,书写的材料限制了文化的普及。这种传播文化的落后状况同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新文化的客观需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正在这时,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欧洲。十四世纪末,随着大量价廉物美的纸张取代羊皮纸成为通行的书写材料,随着意大利印刷的反映人文主义思想的希腊、希伯来文古典著作风行欧洲大陆,以及通过对印刷业的大力提倡和印刷书籍的大幅度降价,这个尖锐的矛盾便迎刃而解了。……恩格斯精辟地指出:“在十四世纪初,火药……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要获得火药和火器,就要有工业和金钱,而这两者都为市民所占有。因此,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由于指南针的应用,地图准确性加强,而哥伦布正是凭借着从意大利学者托斯加内里那里得到的,根据“地圆说”所绘制的海图去扬帆探险的。

——摘编自沈定平《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欧文明的影响》

材料二   1713年康熙发布圣谕,在蒙养斋设立“算学馆”,翻译西方历算著作,编写《律历渊源》等书籍。……有人认为,康熙之所以热衷科学,带有政治动机。他要让汉族大臣看到:“他是个多么有能力有智慧的皇帝,满人也并非‘蛮夷’。”……不断来华的传教士受到朝廷的重用,是件让大部分的中国人心理不舒服的事情。但由于中国的士大夫几乎没有受过科学教育,很难在这一领域与他们一拼伯仲。在这种情况下,“西学中源”的说法渐渐盛行,康熙也说:“算法之理,皆出于《易经》,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他认为一部好的历法,一张准确的地图,一套数学、天文学和韵律学的系统理论,就能保证江山永固。康熙的算学馆更多的只是整合旧知识,《律历渊源》编纂完成后,算学馆完成了使命而终结。

——摘编自江菲《康熙与路易十四时期的科学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欧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算学馆”使命终结未能推动科学热潮的原因,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认识。
2022-03-2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天壹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期的医药学,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宋政府设有翰林医官院、太医局和“医学”,开设国家药局,建立校正医书局。外国药物大量传入中国,在宋代官私编纂的医药书籍中,新药品种不断增加。宋代医药的分类比过去更加完备,计有大方脉、小方脉、风科、眼科、产科、针灸等科。南宋宋慈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维新派的主要人物,诸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提倡过西医。梁启超更是在1897年在上海《时务报》上发表文章大力倡言“西医强种”之说。于是,以西方医学作为手段以求保种强国来挽救危亡的观念,构成了维新派的医学维新的思想基础。在维新派的影响下,“医学救国论”成为最时髦的名词。医学救国思潮开始在中国兴起。

——摘编自聂春燕《简述近代中国的医学救国思潮》

材料三 建国初期,全国面临着缺医少药的严重局面,为贯彻“预防为主”和“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最终达到“中医科学化”的目的,在政府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先后开办了一批中医进修学校、中医进修班和函授班。中医进修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迄至1953年底,全国进修毕业的中医学员共2万余人。

——摘编自毕小丽《建国初期的中医进修(1949-195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医药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医学救国思潮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进修开展的原因及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实功是明代东海通州人,是我国古代著名外科专家。他在1617年所著的《外科正宗》一书中“列症最详,论治最精”,主张内服与外治并重,享誉海内外。陈实功把医术作为“仁术”,提倡从医律己的道德规范。陈实功擅长养生强身,防患于未然。他强调人要控制七情六欲:“七情六欲者盗人元气之贼,人能疏于此者无不多安多寿,人若亲于此者无不有损有伤。”陈实功重视日常调理:“凡人无病时,不善调理而致生百病,况既病之后,若不加调摄,百病岂能愈乎?”在陈实功看来,“德为福寿之本”,讲究养生,还必须注重道德修养。陈实功还根据肠胃弱、消化不良等症,用八味中药加糯米、白糖配制而成糕状食品,也称为“八珍糕”。

陈实功的八珍糕出现后,我国的传统饮食中以八珍命名的食品就屡见不鲜:八珍鸡、八珍鸭、八珍豆腐等,从中体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食疗食养文化。

——摘编自泽峰《陈实功与八珍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实功对中国古代医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实功医学成就取得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始迷信形成了占星神学,由于与当时的政治结合,因而作为神秘的学问被皇常控制。有的朝代命令不准私习天文。毕竟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历法应当与实际天象符合,否则必须重新制定。所以占星术者也就不能不对天象规律作一些探索,因而或多或少获得了正确的认识。占星术的伪科学终被正确的解释所征服,科学的天文学从中诞生了。

材料二   16世纪30年代初,哥白尼的新理论已开始在欧洲流传,他的朋友们更竭力在意大利高级教会人士中传播他的新理论和观点。他们试图通过这种办法为哥白尼公布自己的学说铺平道路,从而实现当时的科学革命。在众多好友的努力下,红衣主教尼古拉·申伯格对哥白尼的学说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他以惊人的天才和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哥白尼以毕生的精力去进行天文研究,创立了《天体运行论》这一“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的这些成就使他成为了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之一。

——材料一   二均摘自苗永宽《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转轨与近代天文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民间百姓和哥白尼私习天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中西天文学发展历程的相似性。
2021-05-1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届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