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汉赋以其浩荡的篇幅、铺携的气势和华美的辞藻引领一代文风,使尚奇、尚繁的风气和“以大为美”的倾向弥漫整个文坛。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主要是,汉代(     
A.楚辞创作的盛行B.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C.官办教育的确立D.“独尊儒术”的实施
2022-12-0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文学作品与社会]

材料一:明中叶以前的文学作品,活跃其中的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和妖魔鬼怪。明中叶以后,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都市的繁荣,城市市民的急剧增长和重商思想的抬头,有更多的商人,小贩,作坊主,工匠等成为小说的主角,尤其是在“三言”“二拍”中,新的主人公——市民以不同于旧人物的形象登场。

——刘群《由“三言”“二拍”看明代社会的新变》

材料二:


材料三:《说岳全传》全书八十回,讲述了岳飞出生、习艺,充军,抗金的一生,……小说歌颂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业绩,痛斥了秦桧等奸臣的卑鄙嘴脸。……进入“康乾盛世”后,由于社会趋于稳定,商品经济发达,在小说创作上,中国古典小说达到顶峰。这一时期是小说的全盛期,面向社会现实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他们对社会都有透彻的认识,对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虚伪作了无情的揭露,……传统小说的各种体裁都比前代大大发展,而且小说的创作都已经是文人自己的创作,而不再是对话本的改编,这就更能表达出作者的主体意识。

——王立《中国文化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以来文学作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请列举两项明清时期的其他文学艺术作品,并简要说明明清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典科技方面,明清之交出现了一批科学技术巨著。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药物学、植物和矿物学分类方面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既集传统农业之大成,又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部分传入的西方灌溉技术的资料;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已经注意到了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已经接近近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中国社会的一大变化就是城镇的空前繁荣,官宦、士绅、客商游人徜徉于茶馆、酒楼、店铺之间,饮食男女,奇装异服,恰是一幅呈现人生百态的浮世绘。中唐以来崇尚风雅的文人士大夫,也竞相世俗化。市井文化的繁荣,为明清小说的丰收准备了肥沃土壤。《中国图书总目》收明清小说713种,《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收明清小说670种,合计1300余种,蔚为大观。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编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明清一些对小说感兴趣的文人士大夫,将几部原来仅靠传抄而又有较大影响的小说付梓刻印,如明人张尚德将(三国志通俗演义》“请寿诸梓,公之四方”。从此以后,各种版本的《三国志演义》不断出现。嘉靖年间之后许多书坊主人不仅及时地将小说作品付梓刻印,有时还鼓动一些作者和文人参与创作和点评。尤其是那些评点名家,他们的评点本往往成为最流行的本子。如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毛宗岗评点的《三国演义》等等。书坊主人还千方百计地降低小说的成本,小说传播的时间与空间随之扩大,举凡文人大夫、市民商乃至贩夫走卒,都成为小说的重要接受者和传播者,《三国演义)(水游传》(聊斋志异》《红楼梦)等著名小说几乎是家喻户晓。

——摘编自王平《论明清时期小说传播的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说发展成为明清时期代表性文学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小说传播的基本特征。
2022-10-3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4 . 宋词
(1)产生: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__________——词,到_____朝进入鼎盛时期。
(2)背景:两宋________生活丰富多彩,_______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3)特点:句子_______不等,用来_____歌唱,根据_____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4)代表:豪放派的_____、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___成就最突出。
2022-08-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在分析一部小说的创作背景时说:“这时中国自身的封建制度已逐渐被分解着,满族贵族的封建地主腐朽生活已经达到极端腐朽的地步……在他的创作中,也不可能不反映这样一个现实。”这部小说最有可能是
A.《西游记》B.《三国演义》
C.《水浒传》D.《红楼梦》
2022-06-2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玄宗(685—762年)爱好演奏琵琶等乐器。开元年间,玄宗创制法曲(隋唐宫廷燕乐的一种)《霓裳羽衣曲》,不杂夷音,清雅婉转。天宝十三年,玄宗融合边防将领敬献的印度《婆罗门曲》,形成新《霓裳羽衣曲》,主要在宫廷内宴上表演,重大庆典时也向百姓表演。《霓裳羽衣曲》被后世誉为“唐代中原汉乐与西域龟兹乐交融发展的最高艺术成就”。

——蒋远桥《<霓裳羽衣曲>的创制、演变和表演》

材料二   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馀庆。永徽之人舞而咏,法曲法曲舞霓裳。

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乃知法曲本华风,苟能审音与政通。

——唐白居易《法曲》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霓裳羽衣曲》的诞生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居易对霓裳羽衣曲的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高度繁荣的阶段。清代编订的《全唐诗》共录作者2300余位,诗作48900余首。唐诗以“近体诗”(格律诗)为主,其中又分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其他五言、七言古体诗以及杂言歌行诗也占不少比例。唐代诗作,或悲壮、或苍凉、或粗犷、或飘逸,实在难论穷尽。唐诗的作者队伍,上至帝王公卿、学者名流,下至僧尼道士,其间名家迭出,各有千秋。

——摘编自程裕祯著《中国文化要略》

材料二   明清中国社会的一大变化就是城镇的空前繁荣,官宦、土绅、客商、游人徜徉于茶馆、酒楼、店铺之间,饮食男女,奇装异服,恰是一幅呈现人生百态的浮世绘。中唐以来崇尚风雅的文人士大夫,也竞相世俗化。市井文化的繁荣,为明清小说的丰收准备了肥沃土壤。《中国图书总目》收明清小说713种,《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收明清小说670种,合计1300余种,蔚为大观。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编著《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诗歌在唐代高度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说发展成为明清时期代表性文学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清时期,既有市井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也有《儒林外史》《红楼梦》为代表的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明清小说繁荣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昂扬向上的社会风尚B.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
C.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D.社会矛盾的极端尖锐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薄伽丘的《十日谈》描写的是14世纪中期佛罗伦萨城的10名青年人,在瘟疫隔离期间为了排遣恐惧而讲述了100个故事。许多故事都抨击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着力揭露他们的虚伪和奸诈。在这些故事中,僧侣们道貌岸然,骨子里却男盗女娼,是十足的伪君子,其根源出自教规的虚伪和反人性。《十日谈》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认为爱情是崇高的、合乎人性的,人有权享受爱情和现世的幸福。

“三言二拍”是明代优秀的短篇小说集。与前代文学作品相比,“三言”中的商人,多数已不是为富不仁之辈,而是一些善良、纯朴、有道德的正面形象。“二拍”中的一些作品则注重描写商人的逐利,更直接地接触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

薄伽丘对教会的批判,表达了城市平民阶层对神权的不满。“三言二拍”中将商人小贩、工匠等作为小说的主角,成为当时的一种新现象。

——根据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和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日谈》所反映的思想核心和“三言二拍”中“新现象”的含义,并分析两部文学作品社会背景的共性。
(2)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
10 . 自北宋至明清,城市商业活跃,市民数量不断增加,为古代科技、文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下史实与这一社会背景无关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昆曲的流行
C.造纸术外传
D.话本的出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