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发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唐朝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律》规定偷窃别人桑叶,价值不到一钱,要罚三十天劳役。刑罚主要分三类:一是死刑,通常有弃市、枭首、腰斩、车裂、磔。二是肉刑,有黥、劓、刖、宫和笞。三是徒刑,一年至五年。另外,有野蛮的连坐法和族刑。
《唐律》有造意(主谋)从重、随从减轻、犯罪者自首可酌情减免、区分故意和过失,以及累犯加重等规定。死刑分绞、斩两等。允许除十恶以外的其他罪以钱赎罪。还对老、幼、废疾和妇女在一定条件下减免刑罚。

——摘自陈光中《我国古代刑法的演变》


(1)归纳《秦律》和《唐律》的各自特点及其对政治走向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了中国。……如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再如锡兰于668年建国后几乎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日本在7至8世纪仿照唐代风格建造的一些佛寺至今完好,还能使我们对当时讲求简洁、均衡的建筑风格多少有些认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政治制度和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3)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018-06-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有人否定中国对指南针的发明权,主张它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但是,9世纪的中国文献中已记载:“磁者母之道,针者铁之戕……针之指南北,顾母而恋其子也”;北宋的文献中提到:朝廷规定“舟师(领航员)……阴晦观指南针”。1985年发现的宋墓中出土一瓷俑,其手里拿的就是罗盘。

       

        图A                      图B

(图A为拍摄的瓷俑,图B为对瓷俑的临摹图)

阿拉伯文献中关于磁石的记载最早出现于11世纪,有关指南针的记载出现于13世纪前半叶。在阿拉伯人的记载中,阿拉伯船长使用的海上导航仪器,与北宋《武经总要》中记载的指南鱼是一样的,且阿拉伯人在船上放置指南针的位置也与宋朝船上的位置一致。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1)以上材料中,关于指南针的发明权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进化论”在近代中国

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简要介绍了达尔文学说,进化论自此传入中国。1898年,他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举国震动。该书译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但其译述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他简略了原著中有关生物进化方面的论述,把达尔文理论转入社会政治领域,阐述了“优胜劣败、弱肉强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等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均深受影响。庚子、辛丑之后,“优胜劣败”之理“给了无数人以绝大的刺激。”辛亥革命前的十多年中,《天演论》发行了30多种版本。革命党人也利用生存竞争理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邹容在《革命军》中就明言:“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1920年代,达尔文原著的翻译出版和介绍其学说的著作大量出现,才使中国人对达尔文学说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2)结合所学,以“中国人对进化论的认识”为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的占卜结果会被记录在甲骨上以显示商王的权威。周王则将赐封官职等事铭铸于带有神秘威严气氛的青铜器上。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当被书写在带有神秘性和权威性的材料上时,也就被赋予了某种类似的气质。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这些文字也都被政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垄断,正如黄帝创制表意文字的意图就在于避开俚语方言以控制人与神交往的媒介。

——摘编自苏颖《文字与王权一探索中国一元权力结构政治文明的一个视角》等

材料二   1456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显著的。用统一的本国语言印刷的文本资料降低了知识信息的解码成本。15世纪中期,欧洲会识字的男人还不到10%,到17世纪早期,已经有超过30%的男人和10%的女人会读和写了。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教育的状况,使看书学习逐渐变成小孩、少年和青年人的日常生活的焦点。此外,为解决印刷行业的利益冲突,1469年威尼斯通过立法,规范了印刷商在指定时间段里印刷和销售一本指定的书籍的权利,这成为知识产权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

——摘编自余军华、李贞芳《印刷术与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骨文、青铜器金文和石刻小篆三种文书形态的共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统治者采用这些文书形态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印刷术传播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4 .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宋代民间刻书可分为自家刻、家塾刻、坊刻和寺院刻等,自家刻主要由文人、士大夫自己集资刻书,家塾刻是由文人自己办的私塾出资刻的书,虽数量较少,却讲求质量,反映此时刻书风气之盛……坊刻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刻书商生产的书,主要是民间流行和需要的读物,种类庞杂,数量相当大。

——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简要概括这一现象出现的科技条件。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牛顿体系”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某学习小组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搜集了如下资料:

①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

②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1962年,蕾切尔·卡森发表《寂静的春天》,主要探讨污染问题,尤其是使用DDT等杀虫剂,对于动植物乃至人类可能造成的伤害。

④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

⑤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⑥2006年,瑞典《英里克斯邮报》宣布自明年起停印报纸,改为只在网络上发行。


(3)运用上述材料,提出两个观点,构思历史小论文,完成下表。
2020-09-18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普通高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毕业会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019-06-10更新 | 3304次组卷 | 35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辉煌灿烂,长期领先世界,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反映时代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它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还对当时的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阴阳、五行、天人关系等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养生保健等学说。东汉名医张仲景医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临床经验与哲学理论的联系上,创造了辩证论治的医学原则,他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与功能,而是从整体出发,对人体进行生理病理动态变化的宏观研究。

古希腊医学著作《希波克拉底全集》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描述,是以具体的客观解剖形态为依据的。古罗马名医盖伦倡导实证医学,重视实验,他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奠定了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础,强调疾病局部定位。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特点。

材料二   宋代占主流地位的依旧是雅文学,即士大夫文学。不过,俗文学的存在也是不可轻视的。俗文学的代表是话本小说。那时,俗文学从原来的反映乡村生活为主转向市镇,其内容有灵怪神话、江湖豪侠、名人轶事,也有市民生活、男女相悦等“为市井细民写心”之作。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俗文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时代背景。

材料三   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3)结合所学,列举两项我国在宋元时期“中学西传”的科技成果。结合所学,阐释你对“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的理解。
2018-12-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重大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成就简介
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火药武器广泛使用。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药武器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南宋时传到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地磁偏角北宋科学家沈括通过精确测量子午线,发现地磁偏角存在,比欧洲早400年
十二气历北宋科学家沈括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利于农时安排
活字印刷术11世纪中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东传到朝鲜、日本、西传到埃及、欧洲。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昇晚400年
《营造法式》北宋建筑学家李诫编著,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依据材料,概括宋朝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以上特点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