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发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发明的时代最早,并且《后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由此后人多认为造纸术是在东汉开始发明的。然而,20世纪7080年代在新疆、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都发现了西汉植物纤维纸片。特别是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片,上面有黑色线条,一些学者认为它是一张西汉地图的残片。这样,关于东汉造纸就有了新的看法,一般认为东汉时是有人改进了造纸术,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原料领域,使得纸的产量、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因此被誉为网“造纸技术史上一项重大的技术革命”。……纸与造纸术的流传,大大改善了文化传播的条件,尤其是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进步。西方学者评价说:“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为过。”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受纸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据袁行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整理

材料二   核武器和导弹试验成功,这两件大事都发生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当时那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几乎是人们难以想象的事情。它是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技术人员、职工和解放军战士怀着高度的爱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在中央强有力领导下完成的。二十四年后,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东汉出现的“造纸技术史上一项重大的技术革命”,并用一句话说明天水放马滩等地发现残纸文书的学术价值。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十四年后邓小平在科技方面提出的重要论断,并分析这一重要论断提出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2021-05-17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北京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沈括在《梦溪笔谈》记载,“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满 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这一流程指的是
A.雕版印刷B.活字印刷C.造纸改进D.铜活字印刷
2021-01-28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育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等。《后汉书》则记载东汉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材料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2020-11-21更新 | 384次组卷 | 5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依据材料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②“蔡侯纸”推动了纸的普及应用
③纸的广泛应用和原料没有关系 ④皇帝使用推动了造纸术的发展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7 .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一宋朝的记载说明当时
A.指南针用于风水观测B.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C.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D.天气好的时候用指南针观测
2020-03-05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
A甲骨文中记载祭祀蚕神的内容汉代的纺织业占有重要地位
B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纸质地图西汉已经发明书写用纸
C唐朝后期扬州出现繁华的夜市“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

A.AB.BC.CD.D
2020-02-0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密云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协助该小组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古代的发明

《韩非子》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宋朝《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探究活动二:近代的科学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了头,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2)材料中“牛顿的发现”指的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贡献?
探究活动三:现代的网络

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人类引入“信息化社会”。人们在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议论网络的意义和价值: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化正在导致人文精神的丧失,网上谣言和网络丑闻不断,因此人们应该远离网络。


(3)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你对网络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2020-02-0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有人否定中国对指南针的发明权,主张它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但是,9世纪的中国文献中已记载:“磁者母之道,针者铁之戕……针之指南北,顾母而恋其子也”;北宋的文献中提到:朝廷规定“舟师(领航员)……阴晦观指南针”。1985年发现的宋墓中出土一瓷俑,其手里拿的就是罗盘。

       

        图A                      图B

(图A为拍摄的瓷俑,图B为对瓷俑的临摹图)

阿拉伯文献中关于磁石的记载最早出现于11世纪,有关指南针的记载出现于13世纪前半叶。在阿拉伯人的记载中,阿拉伯船长使用的海上导航仪器,与北宋《武经总要》中记载的指南鱼是一样的,且阿拉伯人在船上放置指南针的位置也与宋朝船上的位置一致。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1)以上材料中,关于指南针的发明权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进化论”在近代中国

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简要介绍了达尔文学说,进化论自此传入中国。1898年,他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举国震动。该书译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但其译述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他简略了原著中有关生物进化方面的论述,把达尔文理论转入社会政治领域,阐述了“优胜劣败、弱肉强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等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均深受影响。庚子、辛丑之后,“优胜劣败”之理“给了无数人以绝大的刺激。”辛亥革命前的十多年中,《天演论》发行了30多种版本。革命党人也利用生存竞争理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邹容在《革命军》中就明言:“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1920年代,达尔文原著的翻译出版和介绍其学说的著作大量出现,才使中国人对达尔文学说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2)结合所学,以“中国人对进化论的认识”为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