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发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符合“史料实证”的是
A.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不仅有文学价值,作为舞台艺术成就也很高
B.南宋《梦粱录》记述“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说明当时指南针己应用于航海
C.明朝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
D.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私自下海”,说明清政府完全禁止对外贸易和交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下表能够确认的史实是
史料出处
至于缮写、模勒(雕刻之文),衒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氏长庆集·序》(824年)
中和三年(883年)癸卯夏……率雕版印纸,漫染不可尽晓《柳氏家训序》
咸通九年(868年)四月二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1899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A.中和三年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术B.《白氏长庆集》是一部雕版印刷品
C.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D.唐朝时期佛经皆为雕版印刷而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之前,《唐律疏议》的最古刊本是宋刻本残卷。下图是1908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写本《唐律疏议》的残卷。该残卷

①是出土文献,为唐律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②是实物史料,用于研究古代法律的形成
③是实物史料,用于研究唐代造纸与书法
④是如图像史料,生动再现了唐朝社会状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对于科技史家来说,唐代不如宋代那样有意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以下能印证其观点的有
①火药最早用于军事                           ②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③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④发明灌钢法
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这是因为宋代
①造纸术传入阿拉伯                                        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③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导论中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下列说法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是宋代
①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数学开始形成完整体系
③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④活字印刷取代雕版印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史料出处
至于缮写、模勒(雕刻之文),铉(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氏长庆集·序》(824年)
中和三年癸卵夏(883年)……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率雕版印纸,漫染不可尽晓《家训序》
咸通九年(868年)四月二十五日,王瑜为二亲敬造普施1899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A.文献史料的主观性须甄别使用
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C.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
D.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
2018-05-18更新 | 349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发明的时代最早,并且《后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由此后人多认为造纸术是在东汉开始发明的。然而,20世纪7080年代在新疆、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都发现了西汉植物纤维纸片。特别是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片,上面有黑色线条,一些学者认为它是一张西汉地图的残片。这样,关于东汉造纸就有了新的看法,一般认为东汉时是有人改进了造纸术,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原料领域,使得纸的产量、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因此被誉为网“造纸技术史上一项重大的技术革命”。……纸与造纸术的流传,大大改善了文化传播的条件,尤其是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进步。西方学者评价说:“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为过。”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受纸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据袁行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整理

材料二   核武器和导弹试验成功,这两件大事都发生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当时那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几乎是人们难以想象的事情。它是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技术人员、职工和解放军战士怀着高度的爱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在中央强有力领导下完成的。二十四年后,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东汉出现的“造纸技术史上一项重大的技术革命”,并用一句话说明天水放马滩等地发现残纸文书的学术价值。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十四年后邓小平在科技方面提出的重要论断,并分析这一重要论断提出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2021-05-17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北京卷)
9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协助该小组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古代的发明

《韩非子》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宋朝《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探究活动二:近代的科学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了头,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2)材料中“牛顿的发现”指的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贡献?
探究活动三:现代的网络

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人类引入“信息化社会”。人们在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议论网络的意义和价值: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化正在导致人文精神的丧失,网上谣言和网络丑闻不断,因此人们应该远离网络。


(3)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你对网络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2020-02-0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朝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律》规定偷窃别人桑叶,价值不到一钱,要罚三十天劳役。刑罚主要分三类:一是死刑,通常有弃市、枭首、腰斩、车裂、磔。二是肉刑,有黥、劓、刖、宫和笞。三是徒刑,一年至五年。另外,有野蛮的连坐法和族刑。
《唐律》有造意(主谋)从重、随从减轻、犯罪者自首可酌情减免、区分故意和过失,以及累犯加重等规定。死刑分绞、斩两等。允许除十恶以外的其他罪以钱赎罪。还对老、幼、废疾和妇女在一定条件下减免刑罚。

——摘自陈光中《我国古代刑法的演变》


(1)归纳《秦律》和《唐律》的各自特点及其对政治走向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了中国。……如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再如锡兰于668年建国后几乎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日本在7至8世纪仿照唐代风格建造的一些佛寺至今完好,还能使我们对当时讲求简洁、均衡的建筑风格多少有些认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政治制度和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3)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018-06-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