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医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医出土文献不断被发现,如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合阴阳》《杂禁方》等;甘肃汉代医简的“医方”。“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的“疠迁所”,开创了传染病隔离之先河。成都汉墓出土医简中出现“通天思想”,强调以“气之通天,各有官窍”。中医学创立了“三阴三阳”思想,运用于经脉理论,是后世十二经脉的起源。先秦两汉时期还有大量的养生论述。这印证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文献记载,成为现代国家宝藏。这与古希腊强调原子论、元素论,注重结构性病变,逐渐发展出解剖学有明显不同。

——摘编自熊益亮《从先秦两汉中医出土文献谈文化自信》等

材料二   1850年后,合信翻译出版了《全体新论》《西医略论》《内科新说》《妇婴新说》等著作。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医道》中,较全面地比较中西医,认为西方医学在关于人体脏腑器官的认识、诊断手法、药物炮制、外科器械等方面都胜于中医。李鸿章指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梁启超此时认为发展医学是变革图强、追求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西医者增多,学习西医的民间组织和报刊杂志在许多地方纷纷出现。

——摘编自王勇《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医学与古希腊医学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西医传播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视中医的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医作为传承千年的“岐黄之术”,自古以来就备受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青睐。两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首开古代丝绸之路,医药的互换与医术的切磋涵盖在汉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之中。隋唐时期,中医相继传入了印度、阿拉伯、阿富汗和越南等国家,中医也成为日本和朝鲜遣唐使学习的重要内容。宋元时期,阿拉伯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中草药传至亚欧非地区。明代时期郑和下西洋,带去了中医药,传播了中医药文化。明清时期,西方学者将许多中医典籍翻译成了英语、法语等语言,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摘编自王锦《“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

材料二   1840年以后,兼容了儒释道等各家之精华的中医学不可避免地被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捆绑在了一起,一度被推向风口浪尖,而西洋医学的输入直接影响到了中医学的生存。也正是从那时起,有人企图走“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的发展之路,力图用西说证明中西原理相通,更有民族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医、主张全盘西化。中医药遭遇了发展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但中医并没有消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日益为国人所重视。

——摘编自刘国伟《中医在五个典型历史时期的海外传播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医药海外传播的方式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医学遭遇生存危机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