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贞观初年,李淳风“通群书,明步天历算”,博得太宗赏识,成为将仕郎,入太史局。之后,他向太宗建议改制原黄道浑天仪,太宗诏命其即行研制,其于贞观七年研制成功。“算经十书”也是太史令李淳风与算学博士梁述奉唐高宗之诏注释的。这说明唐代(     
A.统治者决定着科技发展B.科技发展体现君主意志
C.科技注重实际经验总结D.阶层流动促进科技进步
2024-02-29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同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六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8世纪欧洲与中国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比较表(节选)

年代欧洲中国
16世纪中前期1543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成为近代天文学的起点。
16世纪后期1591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1578年,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开植物学科学分类之先河。
17世纪中前期1609年,伽利略制造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1639年,徐光启完成《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并引进介绍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17世纪后期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创理论物理学。梅文鼎兼采中西数学成就,著《方程论》《筹算》《弧三角举要》等。
18世纪初英国天文学家弗兰斯提德制成第一张星象图。1708—1718年,康熙皇帝组织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学者绘制《皇舆全览图》。
18世纪中后期1769年,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蒸汽机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定律。1789年,吴瑭著《温病条辨》,使传染病学说更趋完整和系统。

——据吴于、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整理


从上述材料中任意提取两条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信息相互关联,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3 .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既集中国传统农业之大成,……还吸收部分传入的西方灌溉技术的资料;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已经注意到了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已经接近近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这主要说明当时(     
A.已出现中西文化互相学习和借鉴B.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已经使用了近代科技的研究方法D.封建政府大力支持技术革新
4 . 中国现存最早的两种竹简数学文献《数》《算数书》和传世文献《九章算术》都对盈不足术、按爵位分配财产、赋役分派、大型工程劳力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较为有效的解决方式。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
A.历史渊源较久远B.服务于现实需要
C.重视逻辑与推理D.居世界领先地位
2021-05-07更新 | 1590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撰的一部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共609个条目,其中有关自然科学的条目如下,由此可知该著作
《梦溪笔谈》自然科学条目分类表(摘编自祖慧:《沈括评传》)
内容条数内容条数
自然观(阴阳五行)13数学12
物理学40化学9
天文学26地学37
生物医学88工程技术30
A.系统总结了古代科技成就B.主要以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
C.记录并指导人民生产实践D.没有摆脱经验型实用性思维
6 . 江晓原在《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和思考》中指出:古代中文的活字印刷,排字工人必须是一个认识几万个汉字的人,但是西文的排版工人甚至可以是一个不识字的人,因为它一共只有几十个符号。这可以说明
A.中国汉字的优越性B.活字印刷术推广艰难
C.传统科技不易转型D.四大发明有较大争议
7 . 现存上海博物馆的两面西汉时期青铜镜,当其光亮的镜面承受日光或灯光(聚光)时,墙上就反映出与镜背相对应的图像,说明时人已经发现“透光”现象,并掌握了必要的研磨技术。这反映出汉代
A.贵族生活的奢侈靡费B.手工业得到政府支持
C.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D.物理学形成完整体系
2020-11-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摘编自《程朱理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李约瑟曾经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提炼正确,限180字以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