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词和元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2018-10-16更新 | 108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8-09-24更新 | 10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平度市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瓦肆等娱乐场所的盛行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下列文学作品中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A.《离骚》
B.《诗经》
C.《窦娥冤》
D.《红楼梦》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请欣赏下列文学作品:
材料一: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最后“白头”二句:头上的白发,愈搔愈稀疏,简直梳不拢了。

——摘自唐诗三百首


材料二:曲玉管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向天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云。每登山临水,若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注释:锦字:情书       难偶:难遇       

——摘自宋词三百首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作者对唐朝历史上的哪一件事情所感?由此你谈谈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2)材料二中的宋词属于哪一派别?与唐诗比较,词的主要的优点是什么?由此可以推断词在宋朝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8-06-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末复习必修三一、二单元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2018-06-10更新 | 4673次组卷 | 8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哲学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魏晋士人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他们厌倦了政变的黑暗与残酷,更多地追求精神上不受外物的牵累,强调个性的真实与自由。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风度”形成的时代背景。并说明其在绘画、书法方面的表现。

材料二 (宋代)在文学领域,雅文学与俗文学之间,呈现出突破文体进而融会贯通的趋势;以诗文言志传道,以词曲言情游戏,在宋代士大夫的文学活动里能够各得其所。在艺术领域,不仅院体画、文人画与民间画齐头并进,各臻繁荣,张择端、李嵩等画院画家更以《清明上河图》与《货郎图》等反映世俗生活的佳作而闻名于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化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文化具有这一特点的原因。
10 . 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说:“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草市” 比较普遍B.宋词繁荣
C.程朱理学广为流传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