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画竹,为了迎合顾主的喜好,他画竹常常在不同情境下寓意有别,或表长寿吉祥寓意,用于祝寿;或代表竹竿,表向往隐居生活。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文人画逐渐走向衰落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传统绘画日益商品化D.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2021-04-15更新 | 256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消费观念的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回答下列问题。

两宋时期两浙(江苏及浙江地区)之富为国之所恃,当地皆以奢侈为美为荣,浙东经济思想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南宋时期的陈亮在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言道“①青苗之政,惟恐富民之不困也②均输之法,惟恐商人之不折也”。他成为浙东经济思想永康学派代表人物。


(1)在陈亮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的变法内容,对上述材料给予解读。要求:提取和运用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准确、符合逻辑。

(清教)主张限制消费,尤其是奢侈品消费;认为把追求财富本身作为目的是极应谴责的,但是作为从事一项职业劳动的果实而获得,那便是象征着上帝的赐福……强迫节省的禁欲导致了资本的积累。在财富消费方面的限制,自然能够通过生产性资本投资使财富增加。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依据材料,分析清教的主张及其积极意义。

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冠婚、祭丧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官绅商富,国民之望,尤宜倡导朴素,化及全国。

——《政府公报》1912年5月


(3)指出民国政府的公报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的?概述影响近代社会消费观念变化的相关因素。

艺术品消费时代已经来临,但如何真正读懂艺术并美化我们的生活和情操,这是值得研究的命题。



(4)任选一幅画作,简述该作品或其流派的艺术特点及创作背景。
2020-04-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肌理粗糙的山石,若隐若现的山泉、瀑布、寺庙、骡匹和行人等细节都极其精微:而南宋马远的《晓雪山行》,占画面大部分的山坡、石块和树木都是逸笔简洁,呈现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灵气,这种变化体现出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后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C.“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取向D.时代变迁背景下画风世俗化的倾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主要采用錾凿法勾勒出人物、动物,形象稚拙,画面层次少,刻痕较深,线条较粗,不够流畅。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用线注重人物内在结构表达,动物及各种背景图案刻画也恰如其分,浑然一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冶铁技术的提高
B.绘画艺术的进步
C.佛教文化的影响
D.思想观念的变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唐代周昉绘制的人物画代表作《簪花仕女图》。该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浓丽的设色(指着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这反映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是
A.构图复杂,比例失衡
B.情景再现,返璞归真
C.以形写神,诗画合一
D.对比强烈,气势雄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D.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画家黄休复提出绘画的“逸”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得之自然,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第二是“笔简形具”,形神兼备。当时绘画讲求“逸美”观点出现的背景是
A.由于理学的兴起,绘画注重意境
B.儒佛道三者开始融合,影响画家创作
C.大批文人入仕无望,借物言志
D.市民阶层兴起,影响绘画风格
2018-11-11更新 | 287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四月预测押题精选:(一)(全国ⅱ卷适用)

8 . 某校集邮协会组织校内邮展。他们计划以中国邮政2022年8月发行的《中国篆刻》邮票作为展示框素材,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邮票A:
秦·宜阳津印
邮票B:
唐·中书省之印
邮票C:
战国燕·外司炉鍴
邮票D:
汉·朔宁王太后玺
铜印,秦代管理宜阳县渡口官员的官印。印文小篆。宜阳,旧韩地名,秦时设县铜高鼻纽印,为唐代官印。印文笔画以铜条弯曲焊接成。印背刻楷书“中书省之印”铜鼻纽印,因印面“炉”字与货币文字相同,推测为铸币官之官印。印文为燕古文字金质龟纽印,为反王莽义军首领之一隗嚣(朔宁王)为母亲镌刻。印文兼小篆和隶书特点
1.若以邮票中的印章出现先后布置展览框,以上邮票排序应为:(填写字母)
排序1:邮票___→排序2:邮票___→排序3:邮票___→排序4:邮票___
2.请根据邮票及说明,结合所学,解答以下历史问题:
(1)“宜阳津印”除能反映秦代印章制度外,还能体现当时:(选三项)___
A.行政区划演变     B.航运交通发展     C.统一文字政策     D.三公九卿设立
(2)根据所学知识,“中书省之印”说明中的“”处应是:(单选)___
A.草拟诏令的部门     B.审核诏令的部门     C.执行诏令的部门     D.管理赋税的部门
(3)专家推测“外司炉鍴”为铸币官之官印,其研究方法是:(单选)___
A.参考名家史论     B.借助史料互证     C.利用科技手段     D.查阅官方档案
(4)汉代礼制,只有王、列侯、太子、丞相、大将军方可使用金质龟纽印。隗嚣未受汉朝廷册封,却僭用龟纽金印,说明当时的时代特征是:(单选)___
A.王纲解钮       B.三国鼎立     C.民族交融     D.边疆危机
3.邮票设计者将印章、印蜕(印章钤印在纸上的图样)、印面共同呈现在方寸之间。其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印章的各部分特征,展现更多历史信息。请根据以上材料完善下列填空。
印章特征:印章有金印、铜印等不同材质→历史信息:反映各时代___的不同。
印章特征:印章有镌刻、焊接等不同___→历史信息:反映各时代手工业水平、技术的不同。
印章特征:印章有___→历史信息:历代印章、印玺设计规范或礼制规定的不同。
4.如果邮政部门增加一枚邮票,选用教科书中《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作为素材(如下图),对于反映中国唐代以前历史发展的整体面貌,具有怎样的补充意义?
驼钮金印。呈现典型的晋代官印文字风格。魏晋时期颁少数民族官印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首字多有“魏”或“晋”字,以表明至高无上的权威;二是官印中多有族名;三是赐给归附投降的少数民族首领多有“归义”字样;四是印钮多为驼钮。
5.2009年,中国篆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中对于“中国篆刻”有如下介绍:

篆刻艺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印章最初被用作签名或权威的标志,但后来被所有社会阶层和亚洲大部分地区使用。……非常多样的图案是艺术家想象力和文化的结晶。作为书法和绘画的工具,印章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表达了整个(中华)文化对人类和自然的看法。今天,印章继续用于官方文件和私人信件。尽管了解复杂文字的人越来越少,但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仍在练习篆刻艺术。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中国篆刻能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2023-04-14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自画像,《后汉书》中就有相关记载,但遗留下来的画迹极少。现存最早的自画像则是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此画是以描绘具体事件为主的群像画。元代赵孟頫《自写小像图页》通过环境来烘托气氛表达主观感受的做法,在后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明代波臣派曾鲸在继承粉彩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大多数画家的立意构思都将“我”的因素融进大自然,用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和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不无关系。

——摘编自刘爽《中国自画像的演变》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女性在画作中对自我的表达极其有限,其写真附着于男权话语的审美观念,处于“被观看”的境遇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纷纷开办女校,中国第一批接受现代美术科班教育的女性诞生。民国时期学习西洋美术,训练学生人物写生,自画像成为了当时女性表达自我、书写个人精神的一种图式。在近代女画家谱系中,郁风是以女杰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郁风是三四十年代活跃于抗战救亡宣传战线上的战士,其自画像《风》通过对面部表情的细致刻画使人物富有冲击力和紧张感,表达了处于民族危机中画家本人所蕴含的革命热情和战斗精神。

——摘编自彭哲敏《近代中国女性自画像的形象建构与自我书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自画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女性自画像的变化及原因。
2022-08-01更新 | 31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善孖(1882-1940年),四川内江人,张大千之兄,著名国画大师。他自幼从母学画,喜爱剑术,曾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前人多以臆想画虎,而他却在家中养虎以观察其一举一动,故善于把握虎的动态而不失于流俗,其“虎画”常钤(盖)“虎痴”或“虎公”印。1937年底,他创作了《怒吼吧,中国》,画面为象征中国28个行省的28只猛虎(如图),以咆哮之势直扑落日,并题署“雄大王风,一致怒吼,威撼河山,势吞小丑!”1940年,他创作了《飞虎图》,赠予陈纳德将军,成为美国援华抗日空军志愿队的队徽来源。时人评述其虎画“开美术界抗战宣传画之先河”。


——据沙伟《“虎公”张善孖抗战时期的虎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善孖“虎画”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善孖取得“虎画”艺术成就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