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此外,“经理革命”的推进、信息技术革命的渗透等等,各种因素促使新中产阶级迅速壮大。……他们对于西方社会严重的贫富分化越来越不满……。政府出于维护政治稳定的长远目的,被迫通过立法推行一些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资本家与其他高收入者的相当一部分收入被转移到低收入者手中。

——吴浩《新中产阶级的崛起与当代西方社会的变迁》

材料二   二战后各国环境恶化成为全球性危机,很多发达国家在60年代发生了轰轰烈烈的环境运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初期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的盲目乐观思想逐渐消失。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促使人们关注其它一些全球性问题(贫富差距和贫困等),所以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发表了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主张政府要向贫穷、愚昧、肮脏、疾病、失业等社会、经济问题开战。全球化可以提高全球的平均收入水平,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更加关注,敦促政府通过干预解决环境问题,使得全球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张伟《全球化的环境维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产阶级迅速壮大”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来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3 . 无人驾驶汽车又称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据统计, 2010年到2015年间,与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超过
22 000件。这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加剧了科技竞争B.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际合作
C.社会信息化便利了人们生活D.专利制度保护了文化多样性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感慨道:“今天,积累知识的速度是空前的、爆炸性的。同样空前的、爆炸性的是用计算机储存和检索信息的速度,还有以光速——尤其是通过卫星——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材料反映了当今社会呈现的特点是
A.世界多极化B.经济全球化C.社会信息化D.文化多样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传输能量,而且在于它可以传递信息。从它开始踏上近代技术舞台的时候起,就同时显示了它为现代社会充当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职能。”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
A.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铁路时代”
B.促进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C.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产品的发展
D.促进了石油化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2021-04-20更新 | 83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6 . 阿里巴巴198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答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购零售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仅此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购零售额已经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百分之十。这说明
A.电子商务已经改变第三产业的方向B.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C.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D.信息技术推动了商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2021-01-24更新 | 225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6-2017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7 . 人工智能(AI)的应用,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这表明信息技术
A.增加部分人失业风险B.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
C.提升工作效率和环境D.提升人类的智力水平
8 . 二战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布局发生变化,新兴工业区不需要建立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方,而是要综合考虑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如美国旧金山以南的“硅谷”和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科学公园等。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政治多极化的需要D.国家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战后1946年至197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同时,海陆空立体交叉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部门,如:信息技术产业己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作为第四产业。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的国际合作。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即提出技术革命思想,主张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并推广到国防建设中,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巩固人民政权的双重目的。他们重视工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变革,也强调理论科学研究,同时反对用行政力量强制干预学派争论,保证科学技术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1956年,《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在计算机、自动化、无线电和核技术等领域提出57项重大课题。同时在企业和农村,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活动广泛开展。

——摘编自刘则渊《论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政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科技政策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0-07-28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如钢铁采矿)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原子能、生物工程等“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这次科技革命
A.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B.使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C.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D.使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2020-07-22更新 | 707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