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到2020年,智能家电的生态产值飙升至10 000亿元。如智能化炒菜锅,将准备好的主料、配料和佐料全部一次性投入,设定程序后,自动熟油、自动翻炒、自动控制火候,自动炒菜,无须看管。由此可见(     
A.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B.高新产业逐步取代传统产业
C.需求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D.智能化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大事件



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7-05更新 | 515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农业文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技术革命的最突出表现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生产经营模式?
(2)近代工业革命发端于西方。18世纪晚期,哪一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动力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9世纪晚期,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表明科技进步呈现出什么新特点?其成果使人类的生产生活进入什么时代?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交通运输方面有什么新发明?
2022-06-14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考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得益于
A.珍妮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改良C.柴油机的应用D.电动机的发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类社会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
B.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C.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
D.信息经济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钟义信在《社会动力学与信息化理论》一书中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归纳为科学一技术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理论,它的基本模型如下图所示:



根据科学一技术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理论和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目前,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发邮件、购物等已成为民众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A.推动了各国生产方式的转变B.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D.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发明蒸汽机的这个事实证实了一个巨大的进步。发明的循环在这个领域内完成了,从热到机械运动的转化实现了。以后的一切都不过是细节方面的改良而已。”恩格斯意在说明
A.蒸汽机是最重要的科技发明B.蒸汽机的科学原理影响深远
C.蒸汽机发明的过程较为漫长D.蒸汽机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

大致时间科技革命的名称和类别主体部分和若干代表
16—17世纪现代科学诞生(科学革命)物理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力学
18世纪蒸汽机和机械革命(技术革命)机械技术、纺织机、蒸汽机、工作母机
19世纪电力和运输革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发电机、内燃机、石化、电信
20世纪上半叶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科学革命)物理学,相对论、量子论、射线和电子
20世纪下半叶电子和信息革命(技术革命)电子和信息技术,电子、电脑、网络

——据何传启《科技革命与大国兴衰》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拟定成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对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1-01-21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信息时代的受众不再是单一的接受、感知信息,依托于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他们可以与信息的创制者产生互动,对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观点,而这种能力是普通公民以前所无法具备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信息革命
A.促进国家治理模式发生巨变B.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全球化
C.使人才跨行业流动成为常态D.拓宽了公民利益表达的渠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