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儿童作为传统史学的边缘“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希腊的社会和家庭里,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生杀予夺之权悉操于父亲之手。柏拉图认识到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意义,亚里士多德针对弃婴的习俗,要求制定法规,禁止放弃婴儿(但畸形或残疾者例外),他认为“七岁以下儿童应受家庭教育”。

——摘自学佳等《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直到12世纪前后,中世纪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意愿。我们宁愿认为,这是儿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地位的表现。从罗马程式的世界到13世纪末,儿童没有自身的特点,只是身材缩小的承认。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做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并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打开了科学研究儿童的大门。

——摘编自(法)科利普·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现代媒介化社会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空间环境,儿童作为重要的社会构成,必然身处同样的文化语境,童年—儿童的生活亦是在其中展开的,因此现代社会经由传媒提供给儿童的相应的精神生活,也即儿童文化的生成、传播和接受方式必定暗示了童年生活的各种症候。同学校、家庭等带有社区性质的环境相比,具有社会性的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或更深刻持久。

——引自网春鸣《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希腊人对儿童的认识,并结合所学说明希腊儿童是如何被培养成合格的城邦公民。
(2)阅读材料二,说明15世纪以后“儿童逐渐被发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性的大众传媒”具体有哪些形式,并简析其对儿童的影响。
2020-10-1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杭州二中、学军中学、杭州中学、效实中学、绍兴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科学诞生的时代是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恩格斯说,这个时代“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国家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旧的世界的界限被打破了;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发现了地球,奠定了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从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基础,而工场手工业又是现代大工业的出发点。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了,德意志诸民族大部分都直截了当地抛弃了它,接受了新教”。

——据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等整理

材料二   牛顿接过了伽利略传来的接力棒,并最终完成了科学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巨大飞跃。既然牛顿可以借助理性发现规定着自然世界运动的法则,那么启蒙知识分子们也可以运用理性来发现规定着人类社会的法则。这种信念反过来激发他们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渴望。其中,持自然神论的学者谴责宗教中的非理性因素,抨击任何形式的有组织的信仰,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物质世界。理性、希望、进步,这些都是18世纪那个激进的时代中的流行词。

——据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等整理

材料三   二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革命。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将世界各个角落连接起来,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

——摘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用史实概括说明“近代科学诞生的时代是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指出与古代科学相比,近代科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阐述牛顿如何“接力”伽利略,并简析近代科学和启蒙运动的关系。
(3)写出与二战紧密相联的尖端科学技术。综合上述信息,联系所学,概括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把人类社会带入的三个时代。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次工业革命简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65年~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20世纪初)
第三次工业革命
(二战后~?)
标志性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宇宙飞船
对人类的影响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人类进入③

材料二   1899年12月,德国外长在议会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

——人教版《历史》必修

(1)完成材料一中所列“三次工业革命简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通过学习近代以来工业(科技)革命的历史,你有何启示?
4 . 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一国发展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工业10

——40的概况及特征


工业体系概况特征
工业1.0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机械化生产。经济社会从农业、手工业转型为工业及机械制造下的经济发展模式机械制造
工业2.019世纪后半期一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模式。电气化、自动化
工业3.020世纪70年代后,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机器逐渐替代人类作业,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电子信息化
工业4.0始于2010年,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化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模式。只能创造和制造

材料二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资本家为了追寻更高的利润和在竞争中取胜,逐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制衣、廉价电子产品、玩具等)转移到了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国内制造业投资被对外直接投资赶超,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生产率止步不前,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下降,“去工业化”还加剧社会贫富分化和对立,中产阶级日益萎缩。为此部分人士提出“再工业化”要求恢复和提高制造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就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再工业化”的综合性举措,大力推进美国制造业的振兴。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推动美国“再工业化”,提出“展开公平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以让工作和工业重返美国。”

——余功德、黄建安《美国“再工业化”的国家安全含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前三次全球工业化的共同点。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二,指出特朗普政府“再工业化”提出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2019-04-23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天津市九校联考2019届高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

——《九国志·郑璠传》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槽或六槽,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粱录》

材料二 :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瓦特发明前,英国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筒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3)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和英国近代科技在各自国家的应用情况,说明新技术应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求:史论结合)
2018-12-08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中国制造2025》作图

(1)根据材料,列举英国工业革命动力部门最具标志性的发明一项及发明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工业1.0和工业2.0开展的技术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工业2.0时代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并从物质技术条件这一角度,简要说明工业2.0时代是如何推动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2018-05-13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了国家整体性产业变迁,完成了经济史的重大转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类似于前两次工业革命,随着新技术创新在多产业显现并加速扩散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分散式生产等五大支柱,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比前两次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选择》

材料二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中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图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次工业革命中的各主要工业部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9世纪中期、后期和20世纪中期、后期能源结构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能源生产、消费有什么变化?从历史角度简要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得到的启示。

2018-01-03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清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63年,格拉斯哥大学的技师瓦特开始改进纽可门的蒸汽机。他同制造商博尔顿结成事业上的伙伴关系,博尔顿为相当昂贵的实验和初始的模型筹措资金。……蒸汽机制造出来后,在很长时间里销路不好,因为一旦损坏,就找不到懂行的工匠去修复,瓦特必须亲自带着他一班人马四处应急。此外,制造蒸汽机在当时也是手工劳动,因此每一台蒸汽机的部件都有可能不同。

——以上材料据《全球通史》等资料编写

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一年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存在两种观点。观点一: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苏联社会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观点二: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瓦特改良和推广蒸汽机所遇到的困难。结合所学,简要概括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直接影响。

(2)阅读材料二中有关苏联工业化的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

2017-06-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
材料一 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到乾嘉时代(清代中期)江、浙学者出现的两种背离的学术文化思想,并分析各自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2)概述“双百方针”的主要内容, 并从政治与学术文化角度评价其意义。
材料三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出现作为新的社会粘合剂,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社会结构,文化、政治、经济已然呈现出一种与过去大不一样的面貌。

(3)互联网的出现是时代潮流,还是洪水猛兽,众说纷纭。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择一论证。
2016-12-12更新 | 13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余姚市高三冲刺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10 . 发明、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对应写出图1、图2所示生产装置或生产工具的名称。它们分别开始出现于中国历史上的什么朝代?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应用于生产的意义。
材料二
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棉纺厂两家,但后来由于有了瓦特蒸汽机这种动力装置,棉纺厂发展很快,1830年达到99家。1776年,“钢铁大王”约翰·威尔金森在自己的工厂中首次使用瓦特蒸汽机给炼铁炉鼓风。1788-1806年平均每个鼓风炉产量从800吨增加到1130吨。1825年,乔治·史蒂芬孙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英国第一条商用铁路上运行成功。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瓦特蒸汽机”的应用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材料三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重大成就(部分)
1980年
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1984年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
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2003年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科书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哪些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取得这些成就的重要意义。
2016-11-27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临海白云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