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材料二   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条件有哪些?

材料三   董仲舒是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四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近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四中李约瑟的“问题”。
2020-08-1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现代世界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启蒙思想家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牛顿革命确立了充分尊重经验事实的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这种科学思维的普及和最初效应,还是一系列学科领域的飞跃发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牛顿的科学成就和影响。

材料二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纺纱工兼织工;只有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初步地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技术的影响。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的中心是哪些国家?

材料三   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1940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发展局,以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战前美国政府提供科研经费只占全国科研经费的19%,而战时则增加到83%。……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员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因不堪忍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锢而前往美国。……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斯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曾预言:“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世纪之交,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纷纷针对各自情况,将发展科学技术列入首要政策议程,以迎接并推动知识经济的到来。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并分析其特点。
2020-08-08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6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科学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

材料二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解说词

艾赛亚·柏林曾说:“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   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IOO人》一书中科学家占38位。下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代表。


   瓦特和蒸汽机                                                              法拉第与电磁感应试验


(l)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久远的是哪一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牛顿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迈克尔.H.哈特把瓦特和法拉第选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
2020-04-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区县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一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的网上评选活动,世界各国所有人士均可参加投票,一个月后评选揭晓,评出千年十大思想家。政治、经济及社会学家马克思以遥遥领先的得票荣登榜首。排名在马克思之后的分别是: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阿奎那、霍金、康德、笛卡尔、麦克斯韦、尼采。

——摘编自《参考消息》2002年


(1)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三个人物,简要指出他们的重大贡献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

——一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


(2)欧洲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首先冲破了这种“黑暗”?

材料三   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虽然牛顿承认了上帝的第一推动力),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和达尔文两位科学家的成就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共同作用。
(4)这些伟大的人物为世人所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2020-04-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2、爱因斯坦(犹太籍科学家)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6、霍金(英国科学家)
       7、康德(德国哲学家)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10、尼采(德国哲学家)

材料二 “我们被放在这犹如戏院的世界上,每个事件的起源和缘由却完全隐瞒不让我们知道,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未来,也没有能力防止那些使我们不断受伤害的不幸事件发生。我们被悬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

——英国哲学家休谟

材料三

材料四: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经这样评价爱因斯坦:“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最有光辉的巨星之一,……按照我的看法,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入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要领的结构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爱因斯坦和牛顿紧随马克思之后排在第二、三名,他们分别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2)材料二是对材料一中哪位科学家诞生之前的社会描述?为什么?
(3)材料三中,在光学领域牛顿、爱因斯坦分别取得了什么成就?
(4)据材料四,在爱因斯坦物理学理论出现后,牛顿是否失去了光辉?说说你的理由。
2020-02-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伽利略的科学纲领……确实是富有革命性的,而且,它还包含了有可能会影响所有科学的方法和结果……伽利略做出了大量发现,不过,他的革命活动主要在以下这四个独特的领域著称于世,即望远镜天文学,运动原理和运动规律,数学与经验的关系的模式以及实验科学或实验法科学。伽利略在另一个领域也很著名,这第五个领域就是科学哲学,然而,伽利略在这方面颇具革命特征的思想,都包含在实验科学和数学与经验的关系方面了。许多证据都可以证明伽利略在运动学领域进行了富有革命性的工作。

材料二   时常有人断言,牛顿把诸如开普勒、伽利略或胡克等科学家们完全不同的思想或原理汇集在一起,并对它们进行了综合……18世纪的让・西尔万・巴伊写道,“牛顿推翻或改变了所有思想”,他的“哲学导致了一场革命”……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美]科恩《科学中的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伽利略在科学领域做出了哪些“富有革命性的工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的科学成就与思想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7 . “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并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这是曾在网络上走红的段子。

材料一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序言里,牛顿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自然哲学的一切难题都涉及通过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再通过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其他现象。

(1)材料中被“砸醒”后的牛顿的伟大发现是什么?牛顿的“众多发现”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

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体系框架。

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含了我的运动三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溶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他们留给人类的“灵魂”是什么?

材料三   “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译著《天演论》等著作时,也使用了“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意义的“科学”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盖盖在地上。这种学说能够解释很多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浑天说认为全天星辰都布于“天球”之上。汉武帝对争议双方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定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接受检验,看谁更符合实际从而确定使用谁的历法。结果浑天说一方胜出,制定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由此,浑盖之争也拉开了帷幕。争议中,双方大都秉持通过天文观测、仪器校验等方式进行,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持续上千年的浑盖之争,促成诸多成就。《太初历》、浑天仪等天文仪器的发展,勾股定理以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这些都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公元2世纪,托勒密总结前人500年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地心说体系。中世纪初,阿奎那用此理论论证上帝创世说。从此,地心说与基督教教义结为一体,成了神学的理论基础。16世纪的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后来,伽利略在其物理学和天文学发现基础上,驳斥托勒密的天文学,并宣传哥白尼学说。在旧学派占主导的学术界催促下,教会在1616年禁止了伽利略说话,并宣布哥白尼学说是“错谬的和完全违背《圣经》的”。但哥白尼学说还是得到帝谷、笛卡尔、牛顿等人的研究支持,1822年,教廷正式裁定太阳是行星系的中心。1835年,白塞尔用精密仪器发现了恒星视差,直接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绕太阳运动。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浑盖之争”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8世纪西方科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指出:在牛顿诞生后的数百年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大都是基于牛顿的理论和发现。……科学发现不仅带来技术上和经济上的革命,它还完全改变了政治、宗教思想、艺术和哲学。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的理论和发现对人类社会主要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作为科学家,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作为思想家,他的见解相当深邃,普通人难以理解。可是,这样一位科学精英和思想精英,为什么会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呢?……爱因斯坦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世界公民

——《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

(2)材料二“他的理论非常深奥”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爱因斯坦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1961年春天,袁隆平把偶然间发现的特殊性状水稻的中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天然杂交稻”的存在,他当时是一个安江民校的教师,但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1973年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2011年9月19日,他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2012年8月23日,在青岛农业大学做了题为“发展杂交水稻,保障粮食安全”的主题报告。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家们具备的基本品质。

2017-06-0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