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18世纪的欧洲特别是英国与中国走向不同的道路的核心在于欧洲文化中现实主义较浓,其结果是财富就意味着地位,身份和荣耀。而且,在英国财富可以购买贵族地位的制度下,财富就是真正意义下的地位,身份,荣耀和权力的等价物。因而在欧洲(或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对于财富的极大化追求是主流的,光明正大的,自然合理的。同样,关于财富的学术研究也是一样的(如《国富论》)。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中的近世江南:比较与综合观察——回应黄宗智先生》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节选自邓蜀生《影响世界的100本书》(2004年出版)


请从以上书单中至少选取两本书籍,从人类发展进程的角度拟定一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述须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想启蒙与科技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交织在一起。在中世纪接近尾声时,思想启蒙的火种开始点燃整个文明的世界,这一进程在地中海出现,继之以西欧英法德等国,更扩展至大西洋彼岸的美洲。人文精神被人类转化成知识,知识发展又不断催生、形成科学体系,这种关联发展使得启蒙成为了科技的先导。

然而,人们曾经长期认为自己无法抗拒神和大自然的威力,应当顺从地存活。欧洲人在1500前后用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拓展了认知边界,此后一直试图以科学技术带来的理性认知对抗迷信与蒙昧。在整个近现代,天文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都在阶段性地更新人们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科技不断为思想启蒙开道。

——摘编自霍克海默《启蒙的辩证法》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 . 牛顿的科学成就

材料一   1687年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经典力学三大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在此之前及发表之际,英国主要大事年表如下: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16年莎士比亚去世

1626年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去世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

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完成《利维坦》

1660年“促进物理一数学实验知识”发展的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领到皇家特许证。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

1665年英国开始出版科学报告会文献

1679年议会制定《人身保护法》,并迫使英王签署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希望他们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然法则。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致力于找到政治学的自然法则。

苏格兰思想家亚当·斯密将他的注意力放在了经济领域,提出了市场的供求原则。

法国的孟德斯鸠试图……找到能在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中蕴育政治自由的原则。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围绕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牛顿经典力学的产生及其影响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影响世界的100本书(节选)
1钦定罗马私法教科书—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
2批判君权神授,创立国家起源新说—洛克的《政府论》
3三权分立说从此始—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4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5北美殖民地革命的思想武器—潘恩的《常识》
6“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7问鼎海域的指南—马汉的《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
8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著作—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9【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
10影响西方世界历史进程的不朽名著—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1近代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薄伽丘的《十日谈》
12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14人类智慧的杰作—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节选自邓蜀生《影响世界的100本书》(2004年出版)

请从以上书单中选取一本或一类书籍,拟定一个论题,写一个简短的书评。(要求:书评须包括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历史影响;所拟论题不能照抄材料。)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刘则渊《李约瑟悖论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论结合)。
2020-04-01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7 . 历史中的国家形象

新千年的头十年,英、德、法等国先后用电视纪录片的方式,讲述各国历史及其文化英雄,这既是一种视听的历史教材,更是一种国家形象工程。


结合所学,请从上述三国中各寻找一个“文化英雄”,并简述推荐的理由。
2020-02-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进一步完成了由伽利略提出的用一种统一性的原则来把握整个宇宙的问题。他提出三条动力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证明了包括地球和天体在内的整个宇宙都服从于普连一致的运动挽律。牛顿自然科学的成就使中世纪以来一直处在昏暗和神秘状态的宇宙世界沐浴在阳光之下。正如卡西尔所言,牛顿的自然科学证明了人凭借自己的理性能够把握宇宙内在的基本秩序或规律,证明了“知识的力童”和自然力一样,“也是一种同样基本的力量”,从而“宣告了人类知识的胜利”。牛顿不仅为自然,还为哲学建立了坚实的准则。18世纪是“科学的世纪”,就是理性和光明的世纪。

——摘编自黄学胜《启蒙的科学精神及其影响》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学认知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不具有特殊的独立性,无法超越人类其他文化而存在,这就决定了科学与人文价值的互通。美国科学史家萨顿也认为,没有同人文科学对立的自然科学,科学或知识的每一个分支一旦形成都既是自然的也同样是人的。在科技与人文的有机互动中,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推进,人类文明不断发展。

——刘冠君《科技创新的人文精神要义》


根据材料,围绕“科技与人文”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此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二十一世界的科技》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