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电气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

……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并未上升到化学反应方面的科学认识。中国最早发现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张衡的浑天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西方的大多在经验技能方面,其间缺少科学的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也未能提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学说。

材料二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自然科学与技术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不要摘抄原文)。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3)结合材料三,概括归纳三次科技革命分别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2020-03-1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 们作出的。不过 1870 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 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 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 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表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 1870 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主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3 . 科技创新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材料二下图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表

年份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
1850年0.750.250000
1900年0.250.650.10000
1950年0.080.500.370.0500
2000年0.020.210.390.200.100.08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间中国和西方国家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50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特点,据此分析导致其演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信息,谈谈你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姓名看法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的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主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017-09-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白银育正学校2017-2018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教育的改革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6世纪中期,德国更多的学生寻求在法学和神学上的专业训练,进入高级学院的学生增加了。从前神职人员不需要也不要求从神学院毕业,如今渐渐成为新教神职人员必不可少的要求,这同新教教会的性质和重视教义的解释有关。法学的地位也由于世俗政权的需要而大大增强了。然而,医学和自然科学在大学仍是无足轻重的。此时的大学虽然智力水平多少有所提高,但仍赶不上当时一般智力水平发展的速度。当时数学和自然科学仍被排斥在大学之外。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著名科学家的成就都是在大学之外取得的。
17世纪中期,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1700年,德意志各邦共有28所大学,其中许多生源不足,难以运转。在18世纪末,大多数德国大学被描绘成主要由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有的科学家要求取消大学。德国在18世纪经历了两次大学改革运动,但仍不尽人意。
19世纪初,威廉·洪堡等人推行的大学改革成就显著。他推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比如: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6世纪中期和17—18世纪德国大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客观原因。
(2)依据材料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2013-07-22更新 | 9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江西景德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钟义信在《社会动力学与信息化理论》一书中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归纳为科学一技术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理论,它的基本模型如下图所示:



根据科学一技术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理论和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技与生活

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比如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是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新工具;再比如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都让航海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和船,船和陆地之间不再遥远。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讯息向周围船只求救。

——新浪网2012年《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周年》

材料二   科技与扩张

“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像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写出材料一中所体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并简述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18-05-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书中科学家占38位。右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

(3)据材料三,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科学家占38位。下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了时代发展。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丁建宏《德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

2017-12-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练习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卡尔•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其实,在此以前六七十年,就已经出现汽车了。那时,英国伦敦的街道上就行驶着蒸汽公共汽车。但是,当时正处在工业革命后期,火车机车已发明出来并引发起兴办铁路的热潮。正兴致勃勃地投资筑路的英国资本家把汽车的出现视为威胁,他们千方百计想把尚处于摇篮时期的汽车消灭掉。因此他们不是使用暴力毁坏、劫掠汽车,就是派人举旗子在汽车经过的地方,向过路人叫喊:“可怕的机器来了!”
——选自高中历史教学辅导书《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主要发明
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蒸汽机
84年
发动机
65年
原子能
6年

——根据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归纳而来
材料三 2005年12月28日,朝韩两国在朝鲜境内的开城工业园区举行“通信连通”仪式,庆祝开城工业园与韩国之间的直通电话正式开通。从明年起,南北除了在信息技术领域开展学术交流等民间项目以外,还有望从政府角度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合作。
——《人民网》
请回答:
(1)除材料一中所提到的交通工具外,同一时期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还有哪些?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从材料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3)材料三所提电话、通信技术是何时发明?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4)通过上述分析,你得出什么结论?
2016-12-12更新 | 3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河北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