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电气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 们作出的。不过 1870 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 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 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 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表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 1870 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主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姓名看法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的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主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017-09-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白银育正学校2017-2018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全班分成三组了解两百余年来人类科技发展的三项典型成就,在他们的报告中分别出现了以下三组信息。

第一组恩格斯说:“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第二组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第三组比尔盖茨说:“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


(1)第一组同学研究的历史事件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第二组同学中“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
(3)第三组中比尔盖茨的设想是通过哪项科技成果实现的?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020-04-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表:


材料2:近代史上,德意志民族也不乏杰出的科学家,像开普勒、莱布尼茨……但这些杰出人物未能改变德国因社会历史原因所带来的总体上的科学落后局面……19世纪下半叶,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据统计,从1851年至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5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而德国占202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材料3:1865年~1913年美国专利注册情况统计表:

年度专利和设计专利注册数其中对外国居民颁布数
1865~1869年10895283
1875~1879年13689634
1885~1889年216661609
1905~1909年332203556
1913年339174212


(1)根据材料1,指出3世纪以后中西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以后西方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2、3,分别指出19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德两国科技发展有哪些特点?
2020-01-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表1       1851年至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1851年1855年1913年
在校大学生12400人16760人77484人,每万人中有大学生学历的为11.3人

表2      1801年至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国家英国法国德国
重要科技成果(个)198219356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 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德国正是在这期间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持。……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

——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德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国度,拥有人类文明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普朗克、歌德、贝多芬等无一不是响彻云霄的伟人。

——网络资料改编


材料四 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年平均增长率为2.5%。在20世纪中第三次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只是到1968年被日本赶上。联邦德国外贸总额在1953年超过法国,1954年超过加拿大,1962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贸易大国。黄金储备在1948年仅有3亿美元,到1970年增加到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徐聪《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实力和政策的双重效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0年后德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经济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写出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的另两位具有突出成就的德国思想家,并评价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赶超所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
(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6 . 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继丹麦的奥斯特和英国的法拉第揭示电、磁之间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奥秘之后,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物质的电子学说、电磁辐射等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发电机、电动机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的基础之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及其思想价值。
(2)材料二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一特点?这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有何影响?
2018-10-25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佛山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表:

材料2:从15世纪到今天,科学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3:近代史上,德意志民族也不乏杰出的科学家,像开普勒、莱布尼茨……但这些杰出人物未能改变德国因社会历史原因所带来的总体上的科学落后局面……19世纪下半叶,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据统计,从1851年至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5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而德国占202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材料4:1865年~1913年美国专利注册情况统计表:

年度专利和设计专利注册数其中对外国居民颁布数
1865~1869年10895283
1875~1879年13689634
1885~1889年216661609
1905~1909年332203556
1913年339174212

(1)根据材料1,指出3世纪以后中西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15世纪以后西方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2,指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曾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3、4,分别指出19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德两国科技发展有哪些特点?

2018-07-24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又使有识之士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交通工具

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蒂是难以描述的……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运动号”火车头由它的制造者——史蒂芬孙——驾驶带着列车走,火车头后面是六节装煤和面粉的车厢;在这六节后面的车厢里坐着铁路的经理和老板,后面又是二十节改供乘客用的煤车,都挤满了乘客,最后是六节装满煤的车厢。
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放出警号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迭每小时15英里(24千米),……车上共有450个乘客,列车载重共90吨。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袁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创立。
材料三 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存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在这些纺织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年到1835年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材料四 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这决不是欧美所能及的。欧美为什么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早期交通工具的特点及交通工具变革的影响。
(2)人们普遍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结合材料二分析上述观点。
(3)从材料三、四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和孙中山对工业革命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状况有何共识?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张有何不同?
(4)为了改变贫富严重不平等的状况,孙中山先后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请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探索活动。
2016-11-18更新 | 9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3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卷
9 .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L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2)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主要指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矿场图                         法拉第在科学实验中画的一张草图


(3)图三所示的英国采矿机器的动力是什么?读图四,法拉第发现什么重要现象后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随着互联网的壮大,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正在诞生。……由于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都将可以在网上开展,因此,人们的交往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在网络时代完全成为现实。……在网上,每一个网民是充分自主、充分平等的。这里没有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完全独创性的个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4)概括指出材料四所述的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2020-12-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2019-11-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