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以来一些国家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他们思想解放,创新多……当一个国家的重大科技发现超过了同期世界科技发现总数的25%时,可以把这个国家叫做“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而这个国家保持“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时间叫“科学兴隆期”……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发生了五次转移。首先是意大利,接下来转移到英国,法国,德国,再到后来,大约在20世纪的时候,转移到美国,美国一直保持到现在

——摘编自汤浅光一(日本)《科学文化史年表》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7-05-17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二人教版历史试题(C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也确实展示过这样的一面,在技术进阶升级带来“机器代替人”的前几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始终是掌握在人手中的工具,“机器”真实地助益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但与此同时,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电脑病毒等等的技术进阶升级,却是整体上加害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这样的技术越是先进,对于人类整体上的加害,越是强烈和彻底,越是危及人类整体的存在。

——陈彩虹《在无知中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说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部分数据信息。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请考生从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17-02-1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美国柯达公司130多年的兴衰史,见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柯达公司发展大事记
1879年,美国人乔治·伊士曼为自己的干版涂片机器申请专利。
1883年,伊士曼发明胶卷。
1888年,第一台可拍摄100张相片的柯达相机问世,伊士曼设计了:“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广告词刊登在杂志、报纸上,该广告很快便家喻户晓。
1898年,柯达在英国成立子公司,成为跨国集团公司。
1919年,伊士曼设立了分红,每位员工都可获得高于工资的奖金。他还将其拥有的三分之一公司股票赠与其员工,再后来他开始履行建立退休金、人寿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计划。
1929年,推出第一盘为有声电影设计的彩色胶片。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63年,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的历史瞬间被柯达相机拍下。
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用柯达立体摄像机拍下“人类一大步”。同年,柯达因开发供电视使用的快速彩色胶片冲洗而获艾美奖。
1986年,设计制造了全球第一部140万像素影像感应嚣,该技术被美国航天局用于探索火星。
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全行业合资计划”,柯达与厦门、汕头等6家国有胶卷企业进行合资合作。
2012年,由于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转向数码市场的步伐缓慢,巨额亏损使柯达向法院提交破产保护文件。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末柯达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柯达公司为人类科技文化事业作出的贡献。有人说“柯达成也胶卷,败也胶卷”,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016-12-12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新余一中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公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二   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材料三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7年
8年
5年


材料四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1929-1947年
1948-1973年
1974-80年代中期
贡献率
31%
33%
40%


材料五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根据材料一,李约瑟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请写出它们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
(3)材料三、四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4)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2016-12-12更新 | 3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来自CNNIC和JPMorgan的数据显示,2009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将达到3.38亿,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23.8%。
——中新网
材料二 

材料三 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门于2009年1月5日上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Google、百度、新浪、腾讯等19家网站被曝光批评。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网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请你为解决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6-12-12更新 | 6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河南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四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拼盘。”

—《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团结就是力量》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4)根据材料四,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

8 . 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材料一美国《时代》周刊日前公布了2007年各领域的最佳发明,并同时公布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著名的有蔡伦、达·芬奇、伽利略、牛顿、托马斯·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填写下表:
材料二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响了之后,美国总统约翰逊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美国不能在沉默,我认为应该把第七舰队调往南中国海,向中国人表明美国的态度。”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则轻轻地反问了一句:“总统先生,您是想证明美国强大呢,还是害怕?”随后,美国总统果然向全世界作了一个很温和的电视讲话。在讲话中,美国总统只是抱怨中国政府不该把本应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钱用于发展核武器,并破坏了世界环境等。
(2)知道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后,美国总统为什么会怒不可遏?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中国有没有通过发展核武器赢得韬光养晦的发展国内工农业的时间?请说明理由。材料三阅读下图

(3)20世纪60年代,苏联人和美国人先后进入太空,而中国却在这方面相对滞后。简述中国“滞后”的原因。材料四2007年,日本的“月神号”和中国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2008年美国“月球探测轨道器”和印度“月船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计划发射;2010年美国的月球软着陆器、2012年中国的软着陆器和月球车也在发射计划之中。
(4)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简要分析其原因。
2016-12-07更新 | 7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驰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发生变化了。

——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

材料二   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尼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肖恩·马洛尼把互联网成为“魔幻的第七大洲”的缘由。
(2)“互联网+教育”会使我们的学习方式发生哪些变化?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当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
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认为,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

                                                                    ——﹣摘编自《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列颠之战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