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科技的发展
2019-06-16更新 | 230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0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 . 对如图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智慧越来越高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2019-12-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3 . 在1950年的美国就业总人口中,白领工人占36%,蓝领工人占41%。而到1995年,白领工人上升到70%,蓝领工人则大幅下降。这一变化主要在于(   
A.第三次科技革命
B.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C.产业结构的变化
D.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9-11-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学者外出游学,身后大都跟着五辆装满竹简的大车.故有“学富五车”之称,后来又有“读书破万卷”之说;而今天的学者外出讲学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即可.知识载体最终发生这一重大变化是因为
A.纸的发明
B.电气技术的应用
C.信息技术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5 . 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都显著提高,其反映的主要现象是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人们越来越聪明
C.科技成果是不断探索的结果
D.社会阶级结构变化
6 . 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世界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从中可以推知

A.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国际组织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
D.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7 .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微笑曲线理论的形成,源于国际分工模式由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的转变,也就是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世界各国企业,由生产最终产品转变为依据各自的要素禀赋,只完成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工作。整个环节就形成所谓的全球产业链。以制造加工环节为分界点,全球产业链可以分为产品研发、制造加工、流通三个环节。从过程产品到最终产品再到最终产品销售,产业链上各环节创造的价值随各种要素密集度的变化而变化,如下图。


(注:工业40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据施振荣《微笑曲线》等


从上图提取有关“微笑曲线理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说明。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 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1933年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82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35年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1984年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37年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85年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39年
明日新世界
1990年
人类与自然
1958年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98年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62年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00年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年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2005年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年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2010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年
无污染的进步
2015年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技发展研究后指出:(16世纪前)中国人在科学技术发展上的确非常伟大,除“四大发明”外,还有许多发明。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一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材料三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四   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逐步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类先后开始在18世纪后期进入“①       ”,19世纪晚期步入“②       ”,20世纪末跨入“③       ”。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思想文化两方面回答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英国此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材料四中的空白处,并举例说明科技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018-10-15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湘南三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