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思潮中,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无论是保守的一面,还是进取的一面,都既有代表性,又有特殊性,在戊戌年前后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空间和价值。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两面性,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方向,但其政治目的是相同的,即推动国家变革并维护皇权统治。同时期的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维新思想也与康有为类似,因此,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缩影。尽管相对于洋务思潮,维新思潮的活跃时间较短,戊戌变法失败后,便逐渐从历史中淡去,但它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等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也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画出了浓重的一笔。

——摘自徐兴燕《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两面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维新派思想存在“两面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等维新派的共同主张并加以评价。
2023-03-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和“夏”是两个字,在上古时期便已开始连用,合称“华夏”。周朝时,凡是遵周礼、守礼乐的诸侯,都称“诸夏”。由于这些与周王室亲近的诸侯国大多集中在中原地区,所以当时的诸夏就是指中原地区。中原周边的地区,因文化上的异质性很强,不合于华夏礼俗,就被称为“夷狄”。到了汉代,董仲舒把“大一统”思想与华夷之辨相衔接,提出“王者爱及四夷”,即王者是天下共主,承天命教化万民,而万民也包括夷狄。

材料二   近代以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东方“天朝大国”的割地赔款,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上下求索:中国究竟怎样才能救亡图存?是否应当像日本那样效仿西方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中最先采用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概念,提出“东方民族”之说。

   1901年,他在《中国史叙论》中首次提出“中国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论及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时正式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1905年,他叉写出《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通过对中国民族多元性和混合性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启超完成了“中华民族”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造。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左鹏《从“华夷之辨”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先秦到汉代“华夷之辨”观念的变化及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完成“中华民族”概念的革命性创造的背景。
3 . 姚莹在《康鞑纪行》中列出了他所搜集的世界地图、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形图、新疆南北两路形势图等。论及边疆史地研究,姚莹说:“四海万国具在目中,足破数千年茫昧,异时经略中外者庶有所裁焉。”据此可知,姚莹强调(     
A.关注世界和平B.师夷长技C.介入世界事务D.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严复自英国留学归来后,初拜桐城派大师吴汝纶学习古文,“欲博一第入都,以与当轴周旋”;后又用投士大夫所好的文字从事翻译工作,用古文介绍西方思想。严复的这些努力(          
A.推动了士大夫思想解放B.意在融合中西方文化
C.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艰难D.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96年康有为创办《强学报》,并在首刊上发表《京师强学会序》说:“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并强调“普鲁士有强国之会,遂报法仇;日本有尊攘之徒,用成维新”,号召知识分子要合众人之财力、心思,拯救国家前途。全文激昂慷慨,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读之者多为之泪下”。由此可知,当时(     
A.维新变法运动群众基础雄厚B.国人的民族意识已彻底觉醒
C.康有为注重思想舆论的引导D.报刊是启迪民智的主要方式
6 . 《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当时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原本述及的国家和地区并未完全译出,不过比较当时国人世界知识的缺乏程度,仍堪称近代中国翻译出的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理志书。这说明此著作(     
A.凸显思想启蒙B.注重知识创新
C.侧重富国之策D.饱含爱国情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有为认为,只要光绪帝下诏变法,中国的面貌很快就能焕然一新,他说:“纪纲一变,十年之内,富强可致。至二十年,久道化成。以恢属地而雪仇耻不难矣。”这可用于说明(     
A.维新运动得到统治者支持B.维新派急于改变落后的现状
C.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D.维新变法增强了中国的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中,除了地图集和世界各国文明的制度变革,还包含多种西洋船、炮、器艺等图式,以及他的海防建设方案和外交方略。这反映了魏源(     
A.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反思
C.要求改革现存社会制度D.希望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是一部传记作品的目录(部分),据此判断该作品是(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根基与西方文化的洗礼
第二章   甲午战败的刺激与思想启蒙
第三章   在政治变革的激流中
第四章   近代中国第一译手
第五章   实业救国的思想与实践
A.《李鸿章传》B.《康有为传》C.《盗火者:严复传》D.《张謇传:状元大实业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世纪后半期,李鸿章、王韬等人关于“变局”的讨论,在士大夫之间日渐流传开来,而关于“变局”的推断由“数百年”扩展为“千年”乃至“数千年”。这表明
A.西方思想拓宽了士人视野B.洋务运动扩展到思想领域
C.中国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D.早期维新思想理论的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