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其各国读书识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今宜改武科为艺学,令各省、州、县遍开艺学书院。”康有为此说旨在(     
A.传播西方艺学知识B.提高民众识字水平
C.扩大变法阶级基础D.探索启民富国道路
2 .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认为西方的议院只不过是“彼族实暗合经义之精,非能为新创之治也”,“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谋及庶人为大同”。康有为的这些言论(     
A.极力推崇古代大同思想B.对欧美制度盲目排斥
C.尚未突破传统政治思维D.试图为变法减小阻力
3 . 19世纪晚期,晚清学者陈虬在《经世博议》中说:“夫科目者,人材之所出、治体之所系也。今所习非所用,宜一切罢去,改设五科:曰艺学科;曰射;曰算……曰西学科,分光学、电学、汽学、矿学、方言学、化学六门,试以图说、翻译。”据此推知,这一主张(     
A.促进了西学传播渠道的有序化B.说明科举考试的程序亟待完善
C.遭到封建统治力量的全面抨击D.迎合了国内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5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在维新派帮助下进行改革,先后设立矿务局、铸币局,兴办新式学堂等,得到湖南乡绅的大力支持。梁启超入湘大讲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却遭到湖南乡绅们的激烈反对。这表明维新运动(     
A.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B.受到湖南乡绅的强烈抵制
C.应与社会实际相结合D.与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海国图志》问世后很少有人阅读,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很多人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主张将其付之一炬。这表明《海国图志》(     
A.存在崇洋媚外的倾向B.深受主流思想排斥
C.对后世产生影响甚微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初,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认为传统史学重视“一朝一姓兴亡之所由,谓之君史”近世史学重视“一城一乡教养之所起,谓之民史”。民史能够起到“激励其爱国之心,团结其合群之力,以应今日之时势而立于万国”。据此可知,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旨在(     
A.培植国民意识以挽救民族危机B.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
C.反思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原因D.用近世史学改造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有为认为,只要光绪帝下诏变法,中国的面貌很快就能焕然一新,他说:“纪纲一变,十年之内,富强可致。至二十年,久道化成。以恢属地而雪仇耻不难矣。”这可用于说明(     
A.维新运动得到统治者支持B.维新派急于改变落后的现状
C.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D.维新变法增强了中国的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初,梁启超在其文章中提到,他欣赏西方学校教育中“注重于德育体育,锻炼强民体魄”的做法,主张中国的学校教育也应该是多彩的,少年儿童在学习之余,“或游苑圃以观生物,或习体操以强筋骨,或演音乐以调神魂”。其观点意在(     
A.推动经济由传统向近代转化B.宣扬西方教育制度的先进性
C.以人的现代化推动社会进步D.兴办学校以普及全民教育
9 . 有学者认为:“同光(同治光绪)时代的士大夫阶级的守旧既然如此,民众是否比较开通?其实民众和士大夫阶级是同鼻孔出气的……严格说来,民众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的大阻碍之一”。该学者旨在揭示(     
A.救亡图存的阶段性B.思想解放的必要性
C.人民大众的落后性D.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梁启超认为:“国”字,从口,所以表国民也:从一,所以表领土也:从戈,所以表统治权也。惟武然后有权力,故以戈表焉。人在地上,戈以守之,国家三要素具矣。据此可知,梁启超意在强调(     
A.开启民智才能救亡图存B.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C.变革社会制度才有出路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